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m.gops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多方位解讀上海世博公園
上海世博公園植物景觀設計在遵循總體設計理念的基礎上,將協調城市與世博園區、公園與場館關系,解決世博會期間高容量人流集散停留和會后城市公園綠地功能相沖突的矛盾,恢復和塑造自然生態景觀,形成可持續發展公園生態系統定為設計目標。 植物景觀設計理念為:用扇骨的形式種植喬木體系,與城市和園區規劃肌理一致,將世博園區與黃埔江緊密銜接,創造特色濱江景觀及序列性的植物景觀;用灘的趨勢將綠化、場地、水體及設施等內容有機融合;用灌木、地被群落景觀塑造灘的形成肌理,依托地形設計創造各種類型植物的生理環境,營造豐富多姿的植物生態落。
圖 1 設計理念分析 1、植物景觀系統規劃布局特點 植物景觀系統規劃主體結構形式銜接城市外部環境 城市道路網絡形成城市肌理骨架,將上海世博會公園周圍的城市地域分成條狀地塊指向黃浦江,喬木是構成大尺度綠地植物景觀以及同樣面積中獲得綠化葉面積指數最大的植物材料,因此,在植物景觀整體結構骨架設計中,通過對風向、遮蔭及視線等因素的綜合考慮,以"扇骨形狀"布置喬木林,形成與江面基本垂直、喬木群落邊界完整、樹陣形式為主南北條狀林帶的骨架肌理體系。扇骨結構尺度呼應大尺度的城市空間,整齊的扇骨喬木種植體系與城市和園區規劃肌理協調,將世博園區與黃埔江緊密銜接,有機地達到江與城的交融。行列種植方式和科學植物配置,有利于江面視線穿透和空氣的對流及凈化,并創造出特色鮮明的濱江景觀及序列性的植物景觀。 圖2 植物系統與城市銜接 植物景觀系統規劃配置模式漸變協調公園分區景觀 上海世博會公園植物景觀系統規劃圍繞著人流活動及場所特征的變化而設置出與公園綠地分區功能結構相吻合的植物景觀區域,分別為:空中立體花園景觀區、屋頂花園景觀區、人工林地景觀區、林帶地被景觀展示區、濕地景觀展示區、生態濕地植物景觀區。整個植物景觀系統規劃根據其所在地域地形的起伏、水體的穿越、人流的聚集等不同的因素,進行該群落的主題設計,由東向西通過人工配置模式逐漸向自然配置模式漸變,形成了對比統一的喬木林帶種植形式,組成形態規整、變化多樣、完美統一的系統,將公園綠地分區與植物景觀區域協調一致,延續了植物景觀系統規劃體系"從人工到自然"的過渡。配置模式以喬木林帶邊緣完整性配置模式來"延續整體骨架",以喬木林帶內部空間植物群落自然配置模式來體現自然景觀。 圖3 植物景觀系統配置模式 植物景觀系統規劃色彩冷暖序列體現世博會展氛圍 上海世博公園植物景觀系統規劃以"灘的形成"來創造變化豐富的自然植物群落,用灘的蔓延形成種植色彩的褪暈漸變,來展示世博會館展與觀賞演出的喜慶氛圍,以及體會自然生態景觀與回味工業歷史的靜思氛圍。利用公園綠地下層地被植物色彩的差異,在世博中心軸為中心區的區域選用較為強烈的暖色色彩植物進行種植,兩邊的基地區域種植冷色色彩植物,由中心區向基地兩端過渡的綠地區域,種植的植物色彩強度與色相逐漸減弱,形成由中部暖色分別逐漸過渡到西區、東區冷色的序列景觀,創造出熱烈、和諧、溫和的氣氛,形成協調漸變的植物褪暈景觀體系。選擇運用不同葉色和花色的地被植物,以及不同明度、彩度的差別構成自然式種植群落結構,達到豐富多彩的調和圖案,其組成形態看似無序但又被無形的體系完美地統一在植物景觀系統中。 圖4 植物景觀系統色彩的褪暈漸變 2、植物景觀的群落配置 植物景觀的主體空間構成 用"重地被,弱中層,強上木"的立體空間構成模式,構建出植物景觀設計的主體空間體系,解決了世博會議期間高容量、高密度人群對大量集散場地和大量的遮蔭需求,以及人們對開闊空間、通暢視野、喜悅氛圍環境的要求。植物景觀通過注重下層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削減中層灌木體量,強化上層混交喬木林態勢的配置模式,也形成了獨特的上海世博公園綠地植物群落景觀的空間藝術形式。它利用簡潔明快的喬木列陣和樹種多變的喬木種類,與曲折變化的地被色帶相銜接,結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和綠地植物所在設計區域的功能,形成一條條豐富而有韻律的林冠、林緣線,劃分出變換多樣的空間模式,起到美化和協調周邊環境作用,產生虛實結合的意境效果。在綠色草坪基調上渲染出豐富多彩的色塊,不僅視覺上自然活潑,創造出高低起伏、含蓄多樣的植物群落景觀,也擴大了公園的園林空間。
植物景觀的生態群落結構 合理的植物群落結構是綠地穩定、高效和健康發展的基礎,在有限的城市綠地中建立盡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環境,發展生態園林的必由之路。上海世博公園植物景觀設計結合上海地區的實際情況,遵循植物景觀總體種植風格--"由'規則'向'自然'漸變",通過選擇豐富的植物物種和建立多樣的生態群落結構,形成具有不同單元的植物群落特色,并且每個單元都有完整的組合,形成不同的自然植物空間,使整個園區建成每個單元里樹多而不亂,整體性強,單元之間又具有特征明顯的植物種植風格,植物景觀豐富,群落功能合理的公園種植體系,為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形成了良好的生態系統。世博公園綠地的植物群落配置根據其所在公園位置、區位功能、保護作用、景觀特色的不同,進行不同群落類型的選擇與植物景觀生態群落結構配置,主要分為地區示范型群落、各種環保型群落、觀賞型群落等,具體分析如下表:
表1 上海世博公園綠地植物群落分類表
植物景觀的科技集成運用 上海世博公園植物景觀設計中本著"體現科技世博"的宗旨,充分增加綠化科技含量,創造出各種充滿自然活力的植物景觀,和體現上海地域特色的生態群落。 采用大規格喬木移植技術經驗,在重點區域選用大喬木全冠種植,加快綠地成景和盡快發揮植物生態效應;草坪建立中應用橡膠粒子加強草坪耐踐踏性,使用草坪植物營養抗劑來增加草坪耐踐踏性,使草坪景觀效果持續時間長,降低草坪維護管理費用;加大新植物品種引用和培育措施,使喬木、灌木、地被均勻色彩變化,保證植物景觀設計色彩的漸變,實現上海地域特色中"春花"、"夏蔭"、"秋色"的季相變化;探索具有功能、生態、景觀等植物群落的配置方式,在營造世博植物景觀和生態環境的同時,做到公園單位綠地最大綠量化,建立良好的生態群落,使世博公園充滿自然活力。 世博會間、會后綠化指標的轉換 為了滿足世博會期間高容量、高強度的綠地使用功能、達到會后城市公園綠地指標規定及人們使用功能需求,世博公園植物景觀設計對各類綠地指標制定出會間、會后兩種設計標準,來解決世博會間、會后綠化指標的轉換問題(表2);同時為了滿足世博公園植物展示造景功能,創造生態的植物群落景觀,對喬木、灌木、地被的比例控制也進行了相應的轉換指標,將世博會期間的5:1.5:3.5轉變為世博會后的5:2.5:4.5。
編輯:justin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