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縣推廣“速生植物捕碳儲碳修復大氣環境”技術
“發展零碳模式,不是說讓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為零,而是將化石能源釋放的二氧化碳捕獲并封存起來,這就相當于零排放了。”作為湖南省長沙縣“零碳縣”發展模式試點工作顧問,雷學軍是省精細化工研究所所長、全國勞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什么是“零碳”?雷學軍對此進行了解釋。目前他發明的專利“用速生植物捕碳儲碳修復大氣環境”在長沙縣正逐步推廣,長沙縣也成為了率先在全國開展“零碳縣”試點的地方。
駕馭高碳,率先試點“零碳縣”
長沙縣是工業大縣,也是能耗大縣,但一直高度重視生態發展。如果借助雷學軍的發明,在縣域內實現二氧化碳零增長,那長沙縣將在全國率先實現“零碳縣”目標,進而在全國推廣復制實現零碳。
雷學軍發明的“用速生植物捕碳儲碳修復大氣環境”這項專利,是利用速生草的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固態的有機碳化合物,從而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根據2013年長沙縣碳普查顯示,該年全縣的碳排量約500萬噸,生態碳匯約80萬噸。按照雷學軍的研究推算,只要封碳約1.15萬噸即可在縣域內實現二氧化碳零增長。
“我國在目前經濟增長方式的情況下,能駕馭高碳就是贏家!”雷學軍介紹,根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國碳排量占全球年排放總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國;而發達國家用“低碳經濟”模式,主導國際碳交易規則,設置碳關稅壁壘,遏制中國發展。“速生草碳轉化封存技術,可實現大氣二氧化碳負增長,抑制全球氣候變暖,消除霧霾,屬世界首創。”
種草刈割,封存二氧化碳形成碳產品
雷學軍是怎樣通過種草來除霾的呢?在長沙縣“零碳縣”科技中心,這里種植著一種速生、豐產、捕碳效率高的陸生草本植物。其有2~3米高、葉子寬大、種植密集,外形類似甘蔗和高粱。據雷學軍研究發現,在湖南地區每年可以重復收割3~4次,最大限度地捕獲二氧化碳。
而這些速生草本植物收割后將被送到基地的“固碳加工流水線”:鮮草通過干燥、粉碎、壓縮,最后成為“標準碳產品”。據介紹,這些速生草的選育、栽培、加工、儲碳、封存,可實現大氣二氧化碳負增長,并能成為化石能源、肥料、農藥等的替代品。
“實驗證明,封存0.68噸碳產品相當于封存1噸二氧化碳。”雷學軍介紹,試驗通過“南方林業生態應用技術國家實驗室”檢驗,結果顯示:有機碳塊中有機碳含量達49.2%,封存1噸有機碳塊相當于封存1.46噸二氧化碳。目前在長沙縣已經首次封存10噸二氧化碳,形成了6.8噸碳產品。
碳匯交易推廣“零碳”模式
今年年初,長沙縣專門成立“零碳縣”發展模式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包括縣發改局、科技局、國土局、農業局等多部門,雷學軍任小組顧問。長沙縣初步設想,零碳發展模式分為“普查、試點、推廣”三個階段來推進。
工業排放是長沙縣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目前,長沙縣正針對規模以上工業進行二氧化碳排放量測定,進而完成全縣碳排放普查工作,建立長沙縣碳排放普查數據庫。
按照《長沙縣“零碳縣”發展模式試點實施方案》,長沙縣將加大對項目的扶持力度,爭取創設標準封存倉庫和標準碳交易制度,今年正全力推進“零碳縣”創建工作。
“創建碳產品交易平臺,進行'碳匯交易'(指一些國家通過減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將多余的碳排放指標轉賣給需要的國家,以抵消這些國家的減排任務)。”雷學軍說,封存標準碳產品,也是為了啟動碳排放權的模擬交易系統,從虛擬交易到實體交易,進而推廣“零碳”模式,實現商業化運作。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2014青島世園會——濟南園環境景觀設計方案
充滿人文和自然的城市景觀【詳細】
西藏受保護濕地面積超430萬公頃
西藏濕地面積居全國第二,濕地類型豐富,是世界上特殊的高原濕地分布區。根據西藏濕地資源第二次調查結果,西藏現有8公頃以上的各類濕地總面積為652.90萬公頃。【詳細】
天津研究制定濕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
昨天,天津市先后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研究制定《天津市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和《七里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天津市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天津市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規劃》《天津市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詳細】
三部門聯合印發《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長江經濟帶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日前聯合印發《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切實保護和改善長江生態環境,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后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