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景園林師 → 學術思想|風景園林師 | www.m.gops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城市林業——森林城市概念與內涵獻疑
摘要:從詞義與功能、教育內涵、行政職能分工角度分析林業、森林與城市、園林的關系,指出城市林業與森林城市提法的疑惑。 關鍵詞:城市規劃;林業;森林;園林 Abstract: Divide the work in the angle and analyse the relation between forestry , forest , city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m the meaning of a word and function , educational intension , executive function, doubt the formulation of the urban forestry and forest city .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 Forestry; Fores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筆者認為,林業、森林與城市聯系起來提出城市林業、森林城市的口號有待商榷。 1 詞義與功能辨析 1.1 林業的定義 《辭海》中對“林業”的解釋是:“從事森林培育、經營、保護和森林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社會生產部門。不僅提供木材和多種林產品,而且強調發揮其在維護生態環境、國土保安、森林游憩、涵養水源等方面的公益效能。” 1.2 森林的定義 我國漢《淮南子》一書中,把“木叢為林”作為森林的概念。近代認為“森林是林木和林地的總稱”。我國著名林學家梁希對森林的定義是:“在單位面積的土地上,樹木達到一定的數量而形成一個集團,這個集團一方面受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影響環境,使環境因他而發生顯著的變化。像這樣的樹木集團稱為森林。”近代森林的概念包含了:森林是由樹木組成的;具有一定的面積;形成一個集團,具有一定的密度;樹木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具有完整的生態系統的功能。[1]《辭海》中對“森林”的定義是:“覆蓋大面積土地,并以喬木為主體的植物群落。是集生的喬木及與共同作用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和土壤、氣候等的總體。不僅提供木材和其他林產品、副產品,還具有保持水土、調節氣候、防護農田、衛生保健、有利國防等作用。也是天然的基因庫。” 1.3 園林的定義 《環境科學大辭典》中對“園林”的解釋是:“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如進一步筑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路園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環境場所。園林不僅作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功能,有益于人的心理和精神生活。” 1.4 城市的定義 原始社會,人們為防御而筑城,為交換而設市,這就是城市的雛形。現代城市的含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數量、產業結構及行政管轄的意義。[2]《現代漢語大詞典》中對“城市”的解釋為:“人口密集、工商業發達的地方,比鎮和村莊規模大,也更為重要。” 1.5 定義之辨析 森林城市的提出 林業與園林兩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在于:林業生產主要是為了取得木材及其林產品,并兼有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等生態效益。近年來大林業生產逐漸轉變到以生態效益為主,兼顧經濟和社會效益。而園林強調園和林的有機結合,注重山、水、石、林和建筑的協調配合,注重植物的景觀效果、美感、寓意和韻律,現代園林則擴大到整個城市綠地系統。 森林要求有一定的面積,而城市則是人們聚集在一起進行工商業等活動的場所,城市用地分類中“林地”不屬于九大類城市建設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對外交通用地、道路廣場用地、綠地、特殊用地)之中。所以,城市中沒有足夠的面積來營造森林,城市森林的說法,只是想把森林中穩定的植物群落關系引入到城市綠地系統中,城市森林即園林中的植物綠化。 森林城市的提出,是想在城市中多種喬木,加大綠化面積,營建豐富完備的綠地系統,使城市具有像自然森林所具有的良好而穩定的自然生態系統。然而,我國大多城市正在積極創建的園林城市也正是本著這種目標開展的。1992年我國建設部在全國開展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活動,這一政策得到了許多城市積極響應, 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和創建園林城市活動,不斷加大投入,加快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步伐,形成了全民參與創建園林城市的熱潮,城市園林綠化事業和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到目前為止,北京、杭州、深圳、大連、廈門、石河子等56個城市(區)成為國家“園林城市(區)”。森林城市與園林城市比較而言,園林城市由國家建設部提出,具有一定權威性,且已有成熟完備的評選體系和很多成功范例。出于相同目的的兩種提法,我們當然應該堅持已被大眾普遍接受和通過實踐檢驗的園林城市的稱號,沒有必要再提出“森林城市”的新口號。 以上分析可見,園林是城市綠地的總稱;林業主要是為了取得木材及其林產品等生產目的同時滿足城市周圍區域性環境保護和改善,而城市綠地并不具有純生產功能,所以林業不屬于城市。城市森林是園林中無藝術文化部分的形象性描述,等于日常用的園林綠化一詞,沒有提出新名詞的必要,更沒有提出“森林城市”的必要。 2 共同部分辨析 據林業專家稱,城市森林是城市林業的對象和主體,它要求在城市中構建喬、灌、藤、草、花相呼應的近似天然的植物群落;要求開發本土植物種類,適地種樹、多樣性發展;是以城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效益為目標的。 《城市綠地分類標準》中,明確提出城市綠化的目標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2002年建設部向全國各有關單位印發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綱要(試行)》,并明確提出“《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主要任務,是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城市總體規劃》中的城市性質、發展目標、用地布局等規定,科學制定各類城市綠地的發展指標,合理安排城市各類園林綠地建設和市域大環境綠化的空間布局,達到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優化城市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前不久在貴陽召開的“首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專家論壇上,很多專家發表了對“城市森林”的各自認識。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林業研究所研究員彭鎮華認為“基于城市的特點,全面整合林地、林網、散生木,有效增加城市林木數量;恢復城市水體,改善水質,使森林與河流、溝渠、塘壩、水庫等各種水體連為一體,建立林水一體化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華東師范大學環境科學系教授宋永昌把“城市森林”定義為:“市域范圍內的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和自然協調、滿足社會發展需要,以樹木為主的人工的或自然的生態系統,其主體應是近自然的森林生態系統。” 貴陽會議上同濟大學劉濱誼教授認為,城市森林建設的起點是規劃,城市森林系統規劃要處理好與綠地系統規劃的關系,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其實在所有通過評審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均分市域、規劃區、建成區三個層次確定綠地結構,目的就是城市與城外相互聯系,構筑一體化的生態結構。所以,以上三位林學家所說的城市森林從內涵上看相當于綠地系統中的市域綠地結構,是綠地系統中的一個層次。劉濱誼教授認為的城市森林系統規劃與綠地系統規劃的關系,筆者認為不應是并列關系,而應是所謂的“城市森林系統規劃”是綠地系統規劃中市域層次規劃的深化,最多是綠地系統規劃中的一個專項規劃。 貴陽會議上宋永昌教授認為城市森林包括生態公益林、專項防護林、居所林地、公共園林和生產林地。看到這些詞,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有耳生但又有一絲熟悉的感覺,終究原因,只是將城市綠地分類中的“綠地”二字直接改成“林地”,綠地與林地不是一回事,綠地是總稱,林地是綠地的一個素材。而且,隨意提出新詞也顯得輕率。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綱要(試行)》規劃文本第六部分為樹種規劃,確定城市所處的植物地理位置。包括植被氣候區域與地帶、地帶性植被類型、建群種、地帶性土壤與非地帶性土壤類型;確定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比例、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比例、喬木與灌木比例、木本植物與草本植物比例、鄉土樹種與外來樹種比例(并進行生態安全性分析)、速生與中生和慢生樹種比例,確定綠地植物名錄(科、屬、種及種以下單位);確定城市基調樹種、骨干樹種和一般樹種等等。可以說,這些要求都是城市森林對城市植物的要求,是城市森林所要營造的氛圍。所以,城市綠地系統涵蓋了城市森林,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比城市森林規劃更成熟完善。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綱要(試行)》規劃文本第七部分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建設規劃。包括總體現狀分析;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建設的目標與指標;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層次與規劃(含物種、基因、生態系統、景觀多樣性規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措施與生態管理對策;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與對策等。這些有關生物多樣性的要求也正是“城市森林”要在城市中營建的。 由此可見,一直以來城市園林規劃與建設的做法已包含了建立如森林生態系統一樣強大穩固的自然生態系統,而在此基礎上對文化、城市特色的要求使得園林更具魅力。 3 教育內涵辨析 在當今高校學科設置中,林業和園林是兩個不同的一級學科。林業即林學,在二級學科中,林業學科有七個方面:森林培育、森林保護、森林經理、水土保持與沙漠化防治、林木遺傳育種、野生動植物保護利用和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這些學科所研究的重點均為栽培、育種等非人工環境的要素,注重對學生的科研性和技術性的培養。而在園林學科中,主要包括園林植物、園林工程、園林藝術、園林設計四方面的內容。園林不僅包含了植物方面的內容,也涵蓋了藝術、人文內容,注重對學生的藝術性和創造性的培養。 城市是人類的聚集場所,是人工環境占主導的地域。其空間地域中的自然素材植物、水體等均應帶有藝術與人文內容,還會有人的參與。因此,園林學科所學內容更適合城市發展需要。 4 行政職能分工辨析 林業和園林在城市中的行政職能部門分別為林業局和園林局。 林業局主要設置的科室機構有營林站,種苗站,森保站等,由此可見林業部門主要職能負責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飛播造林;組織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等國家生態建設重點工程;依法實施對林木種子的管理,指導全市林木種子、苗木基地建設。組織實施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濕地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指導建設管理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組織、指導全市森林病蟲、鼠害的防治、檢疫。因此,林業部門的工作重點在城外,營造城市外圍區域環境,以達到產業效益和生態效益。 園林局主要機構有規劃處、城市綠化處、公園處等,其主要職能為研究起草本市城市園林綠化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及實施辦法;研究擬訂園林行業發展戰略和政策;制訂城市園林綠化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并監督實施;制訂園林綠化專業規劃和綠地系統詳細規劃;指導城區和有關部門制訂園林綠化計劃;負責本市新建公園和風景名勝區建設的立項、驗收和定級工作;負責管理市屬公園;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等等。可見,園林部門的工作重點在城內,大到整個城市的綠地系統規劃,小到城市每一棵古樹的保護工作,都由園林部門負責。園林部門肩負著和城建、水利等部門的合作,把城市市區內環境生態化的重任。即使現今有些城市將園林局與林業局合并成立新的管理機構,其內部仍然是按原來工作范圍進行分工。 5 結語 基于以上幾點的辨析,筆者認為,林業和森林與城市是內外關系,它們不屬于城市范疇,城市林業、森林城市的提法令人疑惑。 參考文獻 [1]韓海榮編.森林資源與環境導論.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2]李德華主編.城市規劃原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注:本文發表在中國城市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園林城市與和諧社會》一書。
編輯:candy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1)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