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鈞教授:國家公園應該怎么建?
國家公園兼具科研、教育和游憩等功能,將為公眾提供親近自然、體驗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的游憩機會
訪客在國家公園慢游道感受自然之美
“約起!好想去看看國寶”“祖國的大好河山真的太美了”“期待可以去參觀、露營”……國家公園來了,網友紛紛贊嘆國家寶藏的自然之美,熱議前往國家公園自然體驗等話題,對國家公園充滿了強烈的期待和向往。
日前,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5個國家公園成為中國首批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的自然體驗和生態旅游與以往大眾旅游有何不同?帶著疑問,《中國綠色時報》記者近日采訪了北京林業大學國家公園研究中心主任、園林學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張玉鈞。
打造自然體驗新模式
關注“云享自然”微信公眾號,點擊“我要預約”,即可預約12人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探源”自然體驗精品小團。記者注意到,預約后訪客出行前還需學習黃河源相關自然文化知識,通過生態體驗訪客測試,方可獲得黃河源生態體驗資格。
瑪多云享自然文旅有限公司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批準的首批特許經營企業,負責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的生態體驗運營。目前,黃河源園區已開發《黃河源園區生態體驗訪客手冊》《黃河源區自然教育解說手冊》《牧民導賞員行為規范》等制度文件,至今已接待逾百名游客,為40名社區人員提供了生態導賞員培訓,2020年共有173名牧民參與訪客接待,初步形成社區居民共建共享國家公園治理結構。
隨著游客親近自然環境意愿日益增強,許多自然保護地開始開發更深層次的旅游體驗。據了解,國家公園除了公益性活動,經營性活動均采取特許經營方式。張玉鈞告訴記者,像云享自然這樣的企業為參與主體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機構,對保護機制的創新帶來了新的探索和動力。如今,公眾參與也成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和政府機構推動保護措施的重要力量。例如,三江源國家公園首批特許經營項目——昂賽“雪豹自然體驗”,就是目前生態旅游的用心之作。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與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打造的這款自然體驗產品,讓當地社區與外來訪客得以共享保護的惠益,項目已為村莊獲得了超過150萬元的收益。
張玉鈞認為,國家公園教育、游憩等體驗活動的開展,需要對公園資源進行長期梳理,只有深入了解區域內的自然資源,才能不斷豐富自然教育的手段。每個國家公園應制定不同的規劃和策劃,開發個性化的自然體驗產品,打造符合國家公園氣質的生態旅游新模式。從可持續發展出發,國家公園運營管理要追求整個過程的標準化,維持較少的訪客人數,降低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盡量依托當地社區提供生態體驗產品和服務,例如社區居民熟悉當地山川的一草一木,而且傳承了一些重要而適用的知識,經過適當的培訓可以成為合格的生態旅游導賞員,成為旅游接待的主體,并在參與中受益,從而實現生態價值、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
平衡生態與游憩發展
國家公園擁有最優質的生態產品,是最美的自然課堂,也是最具吸引力的生態體驗勝地。國家公園以何種形式開放?開放到什么程度?這些問題最終都將指向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生。
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的《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確定了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的國家公園建設目標。國家公園兼具科研、教育和游憩等功能,將為公眾提供親近自然、體驗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的游憩機會。這為國家公園開展相關生態旅游活動提供了制度依據。
張玉鈞說,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生態旅游的最佳實踐地。生態旅游既是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方式,也是對生態系統的有效管理途徑,高質量的生態旅游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最優化。
我國目前已建立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等數量眾多、類型豐富、功能多樣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個。自然保護地分為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三類,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保護地最重要的類型之一,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其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保護。
在張玉鈞看來,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護目標被持續強調很有必要。國家公園開展自然教育、自然游憩等形式的生態旅游工作一定要慎重,對外開放的前提是要有全面的環境影響評價、健全有效的保護和管理制度,以防公園開放后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面臨一定的生態風險。
目前,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原則上只對科學研究、考察、監測等活動進行開放,而一般控制區則對公眾開放,會建設自然教育基地、科普基地、野外觀測點,包括露營、徒步、觀察野生動物、解說系統等,鼓勵開展自然教育、自然游憩和生態體驗活動。
那么,國家公園如何進行運營管理?張玉鈞建議,國家公園一是要開展生態監測與游客管理,動態掌握自然資源類別和分布狀況,建立門票預約制度的游客管理模式,根據環境容量確定每年或每天訪客最佳承載量,并有游客流量分級與應急預警響應,實時分析游憩活動對國家公園自然環境的影響,為合理開展生態旅游提供指導。二是要盡快研究制定評估設立與規劃設計制度、資源產權與統一管理制度、用途管制與特許經營制度、社區協調與公眾參與機制、監測評估與政策保障制度,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等。三是要發揮生態旅游作為環境教育的實用手段,通過科研、教育、解說、游憩等活動,提高公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從而實現生態與旅游的平衡發展。
回歸生態旅游初心
從中國陸生野生動物觀賞最佳地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到鳥獸靈動、擁有獨特自然景觀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和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再到保護完好的熱帶、亞熱帶重要森林生態系統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和武夷山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無與倫比的自然風景,正是公眾所向往的夢想樂園。
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守護著地球家園的“最美國土”,代表國家形象,具有全球價值。隨著第一批國家公園的建立,我國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國家公園的誕生會成為生態旅游一個重大的轉折期,可以說具有劃時代里程碑意義。”張玉鈞表示,我國建立國家公園的最終目的是重組自然保護地體系,理順自然資源資產的管理體制,同時為開展生態旅游提供制度保障。生態旅游的定義將會在此過程中得到完美詮釋。
生態旅游是指旅游者進入相對原始的自然區域,學習、欣賞和享受風光、野生動植物及當地古今文化的旅游。這一概念是由墨西哥專家拉斯喀瑞1983年提出的。
“近年來,對生態旅游概念的探討頗多,從研究者的角度普遍接受上述觀點。”張玉鈞告訴記者,我國生態旅游在發展中一直以來存在著概念泛化、商業化、低標準化等問題。生態旅游關鍵在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滿足全民公益性。但在我國,公眾對生態旅游的本質認識不夠充分,生態旅游概念模糊,產生了眾多“偽生態”旅游產品。而“門票經濟”的依賴、生態旅游低標準化等,都造成了商業化現象嚴重、生態旅游體驗度較低。
國家公園獨特的生態保護屬性,決定了其不同于傳統的大眾旅游。而國家公園生態旅游的生動實踐,將會正確示范何為教科書級的生態旅游。
張玉鈞認為,國家公園的生態旅游應具備個性化、參與性、共情力等三大特點,在“生態保護第一”的原則下,以最低限度的資源消耗提供更高質量的旅游服務,能給公眾帶來親近自然、接觸自然的獨特體驗,享受到國家最美、最優質的生態產品,同時注重公眾生態環境教育,提升自我認知能力,增強公眾民族自豪感和生態獲得感。
張玉鈞表示,生態旅游已成為實現國家公園自然保護、旅游發展、環境教育及社區發展等多重目標的最佳手段之一。從國外經驗來看,國家公園只要把握好生態旅游發展的定位和目標,做好自然體驗產品深入細致的規劃和策劃,生態保護和旅游發展完全可以達到相對平衡。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新西蘭峽灣國家公園等世界知名的國家公園皆是如此。
“隨著國家公園的正式設立,生態旅游由大眾觀光游向深度體驗游的轉型步伐加快,生態旅游將回歸初心。未來,還有更多的國家公園在路上,國家公園時代的生態旅游,仍需各方共同努力。”張玉鈞感嘆道。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