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村落歷史遺存注入藝術活水
鄉村,是人類歷史最久遠的棲息地。
城市出現后,隨著城市文明超越鄉村,越來越多的人離開鄉村,移居城市。特別在中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鄉村一度成為貧困的代名詞。
到本世紀,有惠于改革開放政策效應,不少鄉村的面貌有了根本改觀,受城市環境污染困擾的人們,開始到鄉村尋找“桃花源”式的周末度假之地。
時序跨越到今天,中國鄉村整體脫貧了,鄉村振興路在何方?答案可以有多條,其中有一條答案讓人眼睛一亮:提升鄉村景觀藝術性,讓鄉村遺存再現活力。
最近看到《人民日報海外版》有關設計激發鄉村活力的報道,介紹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之后,湖北美術學院師生團隊扎根湖北省鄂州市一處叫魯村細屋熊灣的地方,深入調研當地的人文歷史背景,以藝術為媒,探討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當地模式,以藝術注入村落藝術設計和改造。如今,走進細屋熊灣灣口,便能看見用紅磚搭建的鄉村藝術建筑。圍繞村灣的中心池塘,山勢自然起伏回環,民房依山而建,十分和諧,仿佛一幅水墨山水畫。
幾年下來,細屋熊灣的整體風貌大有改觀。在整潔的面貌之下,建筑錯落有致,卻不突兀,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依然是掩映在樹林底下的村莊。
當地干部稱“他們不搞大拆大建,利用村落歷史遺存做足文章,讓鄉村保留了質樸和鄉味的同時,村落的風貌和審美又得到提升。”
環境美了,自然就能吸引游客,推動當地旅游經濟發展。現在每逢節假日,村灣里的民宿都預訂一空。隸屬村集體的文化旅游公司蒸蒸日上,帶動了周邊閑置人員就近務工。湖北美術學院師生的設計,為激發鄉村活力提供了一個村灣的樣本。
湖北美院師生團隊對接一個村落的藝術實踐樣本,至少給我們帶來兩點啟示:一是當今藝術下鄉大有用武之地,藝術下沉到村落地頭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鄉村振興需要藝術,村落文化遺存需要藝術再現。
近些年,我去過一些經濟文化相對比較發達的省市,發現那里的鄉村以藝術再現文化遺存也往往做得比較好。不少村落挖掘村落歷史,建有村史展覽館,讓村民和來此旅游者感知村落耕讀文明的履痕,很有味道。其實,在我國東西南北中的各個村落里,都散落著中華文明的村落文化碎片,只是你是否留意挖掘并收集而已。比如,我兒時和年少久居的位于中南地區一座小鎮,原是明代的一座重要驛站,叫停前驛。此地因驛而興,一座古石橋跨清江河而建。古驛是古代朝廷為官員通往各府州縣和差役傳送文書及軍事情報的站點。此驛往東北至皖楓香驛,通安徽省府合肥;往西可直馳原廣濟縣雙城驛,或至黃州通湖北省府,或至九江通贛南,自明代以來被譽為鄂贛皖“三地小通衢”要道,有許多文化遺存待挖掘。該鎮一個叫鐵鋪的地方,文化遺存豐富。諸多有識之士提出,可圍繞鐵鋪村落文化遺存,以藝術雕塑或村史館形式,做點藝術復活文章,就很有見解。讓旅游者再次欣賞到鐵匠鋪那昔日的爐火,聽到鐵砧上錘打造農具刀具的鏗鏘,也試一把掄鐵錘的感覺。
我們即將進入下一個五年計劃,鄉村振興仍然是題中之義。在中國實現整體脫貧目標之后,在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改變一些鄉村仍然臟亂差面貌的同時,借助藝術設計筆觸,在保持鄉村質樸和鄉味的前提下,做足村落歷史遺存文章是可取的。全國鄉村整體美了,鄉村旅游火了,就不僅僅是目前多囿于大城市的周邊之地。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