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生態修復不可急功近利
礦山地質環境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加快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關乎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目前,各地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明顯提速,但也有個別忽視自然規律、科學規律和生態規律的急功近利行為,甚至為了“完任務”“快達標”而走過場、搞形式,出現急于求成的現象或苗頭,值得警惕。
時下,有的地方只顧眼前、不看長遠,為了早見效、出政績而違背規律大搞“外科手術式”人工修復,著實令人堪憂。礦山生態環境問題的形成是長期資源粗放開發、日積月累的結果,治理起來自然不可能期月有成、一蹴而就,這是自然規律。礦產資源開發多年來“有水快流”“大干快上”的思維模式,不知不覺走了一條“先破壞、后治理”的老路子,產生了地面塌陷、土地損毀、植被和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等一系列地質環境問題。據自然資源部遙感監測,截至2018年底,全國因采礦損毀的國土面積就達到了5400多萬畝。其中,僅歷史遺留礦山占用損毀土地就有3400多萬畝。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期積累的問題,只能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認知水平的提升、科學技術的進步、法律法規的健全而逐步解決,沒有立竿見影的“速成丸”。從國外實踐來看,美國自1977年通過并頒布《露天采礦管理與復墾法》至2007年,30年間歷史采礦破壞的土地也僅有20%得到了復墾。那些寄望于大規模運動式“人工干預”的所謂生態修復,真的靠譜兒嗎?
還有的地方將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與大氣污染治理捆綁在一起,那么,兩者之間尤其廢棄的露天礦山與大氣污染之間到底有多高的關聯度?這就需要科學分析、認真研究,尊重科學規律。大氣污染的原因很多,霧霾成因尤其復雜。近期許多人都疑惑不解:春節期間大多數工廠停工、汽車停駛、鞭炮禁放、燃煤禁燒、餐飲歇業、建筑停工,但部分地區持續霧霾依然嚴重,便是例證。不可否認,礦山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粉塵、噪音,露天礦山也會因表土剝離而破壞植被,形成裸露空間。但已經停產甚至廢棄多年的露天礦山,沒有噪音,裸露巖質也幾乎不產生粉塵,會是大氣污染的主要“元兇”嗎?污染防治是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但查明污染成因、找出因果關系是治污的前提和基礎,而不能病急亂投醫、盲目跟風。
更有個別地方采取給山體噴綠漆、搞盆景式植樹、用塑料草坪綠化等方式“綠化”,不但浪費公共資源,無助于礦山生態修復,甚至會對大自然造成新的二次傷害。礦山生態修復主要是通過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水土污染治理、復墾土地、恢復植被等措施,來幫助已退化、損害或徹底破壞的礦山生態環境恢復、重建,增強其自我調節、自我修復能力,維護生態平衡,這是生態規律。據此,礦山生態建設與修復應該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盡可能激活和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功能,順應自然,尊重自然。然而,病去如抽絲,自然恢復、自然演化是需要時間的。
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原則,也是礦山生態修復的科學方略。對此,我們必須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充分考慮地區差異、歷史成因、經濟社會現狀,抓住這一主要矛盾精準施策,科學穩妥推進生態修復。
(作者單位:河北省地質環境監測院)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