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辦公廳關于組織申報2020年科學技術計劃項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直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委及有關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部直屬有關單位,有關行業學(協)會,國資委管理的有關企業:
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導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創新方向,進一步提升行業創新能力,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我部決定組織開展2020年科學技術計劃項目(以下簡稱科技項目)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類型和重點
科技項目申報分軟科學研究、科研開發、科技示范工程、國際科技合作、重大科技攻關與能力建設等5類。申報內容應聚焦支撐引領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科技需求,突出理論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機制創新。軟科學研究、重大科技攻關與能力建設類項目按選題申報,要求申報項目題目與選題題目基本一致;科研開發、科技示范工程、國際科技合作類項目按申報方向申報,要求申報項目研究內容在申報方向范圍內。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20年重點工作,確定科技項目選題和申報方向如下:
(一)軟科學研究類項目。
選題包括房地產業和住房保障、城鄉建設管理、建筑業轉型發展等方面的政策、體制機制和理論研究等(詳見附件1)。
(二)科研開發類項目。
申報方向包括支撐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質量提升、綠色宜居的美麗鄉村建設、高品質的綠色建筑、城鄉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城市治理和綠色生活等的技術供給(詳見附件2)。
(三)科技示范工程類項目。
申報方向包括城鎮人居環境改善、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鋼結構裝配式住宅、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數字博物館建設、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面向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社區、市政公用設施等應用場景)等方面的科技示范工程。項目主要來源于國家重點試點、示范工程和地方挖掘、提煉的工程實踐案例。項目所應用的技術為國內領先或優于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在機制創新、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方面取得顯著成效,能形成亮點突出、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或有代表性的樣板工程。
(四)國際科技合作類項目。
申報方向包括綠色低碳發展、應對氣候變化、“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開展與擁有相關領域國際先進理念、技術和產品的國際同行的合作,包括政策、法規、技術和標準比較研究及能力建設、綜合示范等。申報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的,不再重復申報其他類型項目。
(五)重大科技攻關與能力建設類項目。
選題包括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綠色建造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社區建設和城市治理技術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廢棄物協同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應圍繞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重點工作設置科研任務,統籌項目、資金、科技人才、基地等科技要素,并提出科技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培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方案。
二、申報資格
(一)申報單位應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的獨立法人,且具有較強的研究開發實力和組織協調能力,鼓勵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跨地區、跨行業等方式聯合申報。科技示范工程項目一般應由建設或開發單位牽頭申報,或經建設或開發單位同意后,由參與工程的其他關聯單位申報。申報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要有與國外合作機構的合作協議,且協議雙方應為獨立法人,單純的商業合作項目不納入本次申報范圍。
(二)申報單位應在所申報的項目領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礎和科研實力,不得掛名申報。項目負責人原則上應為項目主體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實際主持研究人員,并在項目結題前在職。
(三)2019年被取消項目資格的承擔單位(名單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關于開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計劃逾期項目清理工作的通知》(建標綜函〔2019〕278號)),暫停本年度申報科技計劃的資格。
三、申報程序和要求
(一)組織推薦單位。各省、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直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委及有關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組織推薦本地區有關單位申報科技項目,申報科技示范工程類項目由工程所在地省級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推薦。部直屬有關單位、部管行業學(協)會,國資委管理的有關企業可直接申報。各推薦單位要認真做好項目遴選和審核把關,突出重點,優中選優,注重質量,并對所推薦項目的真實性等負責。
(二)申報要求。軟科學研究類、重大科技攻關與能力建設類項目按選題申報,每個選題原則上支持1個項目立項。科研開發類項目、科技示范工程類項目、國際科技合作類項目按照申報方向申報,突出創新性、可操作性、實用性、示范性和推廣價值,不支持申報方向以外的項目。申報單位應擁有相關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承諾申報材料內容真實、不含涉及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的內容。項目實施期一般不超過3年,項目研發經費和示范工作經費由申報單位自籌。
(三)申報方式。項目申報通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計劃項目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管理系統,網址:http://kjxm.mohurd.gov.cn)進行。項目申報單位登錄管理系統注冊、填報項目信息。已注冊填報過科技項目信息的單位,無需重新注冊,仍按原用戶名和密碼登錄。
(四)申報程序。申報單位在線填寫申報材料,提交后由推薦單位在線審核。審核通過的項目,由申報單位在線打印申報書(帶有條碼)及附件(全部材料1式1份),報送推薦單位。各推薦單位將推薦函、匯總后的項目清單,連同加蓋公章的項目申報書及附件報我部標準定額司。
(五)申報時間。管理系統受理項目申報時間自2020年4月22日至5月22日止。各推薦單位請于2020年5月30日前(以寄出日郵戳為準)報推薦函及相關申報材料。
四、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 姚秋實
電話:010-58934022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三里河路9號,郵政編碼:100835
申報系統技術支持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信息中心
聯系電話:010-58934415
附件:
1.軟科學研究類項目選題
2.科研開發類項目重點支持方向
附件1 軟科學研究類項目選題
一、房地產業和住房保障
1.城市住房發展規劃和編制要點研究。
2.房地產管理法規修訂研究。
3.完善國家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制度研究(重點探索研究政策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的規范標準、支持政策和運行機制)。
4.房地產企業多元化經營和房地產業轉型發展研究。
5.租賃住房建設、運營標準和機制研究。
6.住房租賃資產證券化和風險防范研究。
7.居民部門住宅負債和風險研究。
8.房地產企業負債構成和風險防范研究。
9.物業管理制度改革和物業服務企業轉型升級研究。
10.基于5G技術的商業地產運營模式研究。
二、城鄉建設管理
1.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研究。
2.城市建設的法制化體系研究。
3.城市建設與人居環境質量評價體系研究。
4.以“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為指導的城鄉人居環境改造提升模式與方法研究。
5.綠色城市建設模式研究。
6.城市管理體系化建設研究。
7.城市安全與綜合防災建設管理模式研究。
8.完整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建機制研究。
9.城市更新理論與實踐、典型案例、政策措施、制度體系研究。
10.我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多元化融資模式研究。
11.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建設和應用的相關制度、政策和激勵機制研究。12.城市水系統規劃建設理論和方法研究。
13.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機制研究。
14.城市節水體系研究。
15.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傳承體系相關政策機制研究。
16.國家歷史風景名勝資源價值與評價標準研究。
17.中華園林之美的評價標準研究。
三、建筑業轉型發展
1.綠色建筑政策體系研究。
2.建筑節能發展模式研究。
3.裝配式建筑項目供應鏈及協調模數優化研究。
4.房屋建筑設計施工一體化發展模式研究。
5.工程設計易建造性評價研究。
6.綠色建造產業鏈研究。
7.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研究。
8.建設工程消防設計標準規范體系研究。
9.建筑師負責制、全過程工程咨詢模式研究。
10.傳統建筑技藝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11.中國傳統園林技藝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12.建筑產業工人培養體系研究。
附件2 科研開發類項目重點支持方向
一、支撐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質量提升
包括安全韌性城市管理技術、城市設計導則編制技術、城市體檢評估技術,全齡友好城市和完整社區建設運行技術體系;城市更新改造示范性技術方法(含老廠區老廠房、老舊城區、歷史街區、商業街/區、城市公共空間、涉老場所等)、城鎮老舊小區綠色更新改造和功能提升關鍵性技術集成;城市多、高層既有住宅排水、排風系統防疫功能提升技術與工程改造示范;地下空間拓展與加固改造關鍵技術,新開發城區地下空間綜合利用技術;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傳承體系動態監管平臺建設技術。
二、支撐綠色宜居的美麗鄉村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標準體系;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技術和方法;適于不同區域化新型農村建設的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既有農房功能提升關鍵技術;小城鎮及農村污水處理技術與裝備、適應性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提升關鍵技術、防災減災關鍵技術;農村地區建筑節能模式、鄉村能源供給及利用技術體系;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鄉村風貌塑造政策與技術體系,傳統村落白蟻防治政策與技術體系。
三、支撐高品質的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品質和性能提升技術、既有建筑綠色改造技術;住房設施、設備體系的健康性能保障技術;超低能耗、零能耗建筑與零碳社區關鍵技術、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和控制技術;基于物聯網和大數據的建筑用能系統運行監測評估技術,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用戶側能效提升關鍵技術,外墻保溫系統可靠度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四、支撐城鄉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
城市生命線系統運行安全評估與智能修復技術;城市公共設施韌性擴展技術和快速建造(改造)技術;城市道路空間建設全要素規劃設計技術、城市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和關鍵技術、智能停車及自動代客泊車技術體系,軌道交通工程穿越復雜條件風險監控及智能建造體系、國家綠道網絡體系、城市公園綠地生態服務功能評估技術、城市綠色基礎設施更新提升技術;城市水系統功能提升技術、智慧水務建設標準體系和關鍵技術;不同氣候帶及地理分區的典型城市水循環與海綿城市建設的水系統集成技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城市供排水設施安全運行保障技術。
五、支撐建筑產業轉型升級
建筑標準化設計體系,極端惡劣環境下復雜土木工程關鍵技術,建(構)筑物安全智能監測技術;新型裝配式結構體系、質量保障體系、綠色裝配式成套快裝產品體系、智能制造及管理平臺研究與應用,鋼結構住宅系統集成創新與關鍵技術、標準研究,鋼結構建筑上下游產業鏈標準化模數化研究;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體系研究、建筑信息模型(BIM)與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數據接入、輕量化和數據信息安全技術;新型模板體系及填充墻體材料應用、高性能混凝土和納米材料在建筑中的應用、海沙和沙漠沙等建材高效處理技術、高性能耐火和耐蝕鋼材在建筑中的應用研究、“溴環十二烷”替代類阻燃劑在保溫材料中的應用;工程建設機械和施工智能裝備(設備)開發。
六、支撐城市治理和綠色生活
城市綜合管理服務評價技術;城市基層治理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支撐技術;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標準體系研究、基于CIM的智慧城市應用場景梳理及體系構建技術。城鎮綠色清潔能源供應系統與保障;城市高效節水技術與產品;城市供水系統全過程安全保障和高質量供水技術及裝備;再生水安全利用保障技術;垃圾分類技術體系、廚余垃圾預處理及生物處理技術、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