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景營造冬日北京別樣風景
5只植物陀螺全部用修剪下來的桃枝制作而成,規模不一,最高約5米,通過樹枝盤旋巧妙營造出飛速旋轉的動感。
這組名為《五蘊》的藝術作品意境深遠,以藝術的獨特魅力弘揚變廢為寶的生態環保理念,為北京南四環路創造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作品在原創性、設計感、主題解讀、工藝技巧等方面拔得頭籌,一舉奪得2019年北京市園林綠化行業綠化環保花藝師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二屆北京地景藝術節(以下簡稱“地景藝術節”)金獎。
12月28日,地景藝術節頒獎儀式在中國插花藝術博物館舉行。經過一個多月的現場精細制作,75件風格迥異、美輪美奐的地景藝術作品完美呈現,市民可以在京城蕭索的冬季感受用廢棄植物材料營造的別樣之美。
九件杰作斬獲大獎
經過評委會專家評審及公眾網絡投票兩個環節,大賽共評出金獎1名、銀獎3名、銅獎5名。
金獎作品《五蘊》由沃添(北京)園林設計有限公司團隊創作。
“作品共使用了5噸桃枝,全部來自一座桃園,拉了兩大卡車,制作時間有兩三周。地面用紅色園林木屑覆蓋,與作品主體形成顏色對比,增強視覺效果,未來3年都可以觀賞。”團隊負責人石明鶴告訴記者。
飛速旋轉、動感十足,是作品創意、制作的一大亮點。陀螺一停即倒,在記者看來,在運動中保持平衡是作品傳達的一個重要理念。
事實上,大地萬物、和諧共生、人與自然、相互尊重、平衡延續、生存法則,正是作品的寓意所在。
可觀賞,可回味,樹枝創造的地景作品展現出的藝術效果超乎預期。
本屆地景藝術節以“時代盛景 大地新生”為主題,秉承生態環保、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的理念,巧妙、充分發揮秋冬季修剪后的廢棄植物材料再利用價值,實現了生態環保、景觀藝術創作的創新發展,是北京園林綠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次有益探索。
在頒獎儀式上,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巡視員王小平說,在寒冷的室外,地景藝術節的設計師、花藝師們一絲不茍地精心設計、精細施工,對每一條樹枝、每一片落葉、每一種搭配、每一個細節等,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正因為有他們的高超專業技能、吃苦耐勞精神,才能呈現出如此美麗的地景藝術杰作。
“地景藝術給北京的冬季增添了溫暖和美麗,在業內是一個創舉、一種創新。我相信,地景藝術節會越辦越好,并成為北京園林綠化行業的一個響亮品牌。”王小平說。
本次地景藝術節獲得銀獎的作品分別是《魚躍龍門》《大地的渴望》《遇見好時光》,作品《把根留住》《鏡》《呵護》《江山如此多嬌》《萬眾一心》獲得銅獎。
此外,組委會還評出最佳組織獎、最具人氣獎、最佳貢獻獎、優秀獎、創意獎等若干名。
從2020年元旦起,地景藝術作品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參觀。
冬日京城別樣美景
綠化美化提升生活環境品質,離不開秋冬季修剪。修剪剩余的枯枝落葉帶著歲月流逝的記憶,以包括地景藝術作品在內的各種形態,描述著大自然對人類的友善。
地景藝術是一種環境藝術,融園林、園藝、花藝、建筑、雕塑等多學科于一體,以落葉、樹枝、枯木、竹枝等廢棄自然材料進行藝術創作,強調人與自然和諧之美,呈現出獨具特色的環境藝術之美。
人們渴望春色滿園,更要懂得欣賞草木凋零。在京城,地景藝術與秋冬季節氛圍高度融合,是春夏無限美好時光的一種自然延續。
本屆地景藝術節共吸引了來自全國13個省(區、市)的300多位園藝師、花藝師、設計師、建筑師等跨界專業人士積極報名參加,選手代表性極為廣泛。
11月20日賽前培訓后,各參賽團隊陸續進場,先后參與現場制作的選手逾400人。
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和南四環路兩側輔路綠地,共制作完成75組參賽作品,其中包括10家園林企業的12組作品、院校師生團隊的8組作品,南四環路的17組作品分布在從科豐橋到榴鄉橋主路兩側輔路綠地內。
所有作品共使用150多輛卡車的樹枝等園林廢料。
廢棄園林枝葉材料原本毫無價值,通過選手們的精妙構思、精細制作,呈現出令人驚嘆的景觀效果、展現出超乎想象的藝術表現力。
在銀獎作品《魚躍龍門》前,你不能不佩服作品細膩編織的手法,鱗、鰭、腮等細節無不纖毫畢現,一條巨大的淡黃色鯉魚從16束浪花中奮力一躍的場景生動逼真、引人入勝。
“制作精細、主題突出,極具藝術感染力,是藝術與環保理念的完美結合。作品與噴水池場地本身結合巧妙,將成為園區新亮點。”清華美院視覺設計所所長千哲點評說。
可以說,地景藝術作品獨具匠心,與京城冬季特有的自然環境風貌水乳交融,完全顛覆了公眾對園林廢棄物的傳統認知。
據初步統計,本屆地景藝術節使用天然園林植物廢棄材料超過40種,如椰子殼、蘆葦、樹根、銀杏葉、柳樹枝、柚子皮、竹條、玉米芯、各種芒屬植物等。
在現場,用樹皮做成的鳥兒栩栩如生,用柳條盤成的蝸牛活靈活現,用樹枝樹皮制作的鯨魚場面壯觀,用草繩編制的棒棒糖色彩絢麗……幾乎每一件作品都以其獨到創意和精細制作,令人過目不忘。
冬日京城,草木凋零。地景杰作,無疑是這個季節最應景的一道迷人風景。
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每年秋冬季,北京城區園林綠化修剪產生植物廢棄物300萬噸,郊區也有200萬噸。資源化利用這些“廢物”,是一個重大課題。
在藝術節賽前培訓活動上,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工會主席侯雅芹說,讓首都綠起來、美起來、活起來,需要園林綠化行業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舉辦地景藝術節是一種有益探索。
北京地景藝術節始于2018年。廢棄植物材料與巧妙藝術構思相互結合,令變廢為寶、建設美麗家園的構想逐漸變為現實。
豐富的內涵、鮮明的創意、多樣的用材、精細的制作、專業的手法,件件堪稱精品的地景藝術作品,向社會公眾生動展現了首都園林綠化行業不懈探索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信念。
中國花卉協會零售業分會會長王茂春是北京地景藝術節的發起者、首倡者。
“不忘初心,建設美好生態環境,是園林園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熱愛園林綠化和喜愛花草植物的情懷始終牽動著我,以實際行動,參與首都綠化美化,通過園林廢棄物循環利用,把城市裝扮得更美麗,就是行業的初心。”王茂春說。
他認為,兩屆地景藝術節的成功舉辦,要感謝園林綠化行業各級領導、工會組織對活動的支持、對職工的激勵,還要感謝參加地景藝術節的選手、各個環節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員。“各方面的支持讓選手們毫無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創作,才創造出如此精美至極、感人至深的作品。”
今年,活動承辦方為選手提供工作盒飯近4000份,提供住宿200多個房間,南四環路17組作品的服務車輛行駛8000公里、配備發電機15臺……
75組地景藝術杰作是首都園林綠化行業創新發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同時,舉辦地景藝術節為北京乃至全國園林綠化業培育了一批優秀技能人才、打造了一支高水平職業技能隊伍。
本屆地景藝術節與北京市職業技能競賽結合,已正式納入北京市二類職業技能競賽,享受北京市職業技能競賽全部政策獎勵。
大賽由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總工會、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北京花鄉花木集團、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北京花鄉花卉嘉年華文化藝術中心承辦
編輯:劉曉茜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