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自然山水園中城 人工山水城中園
27日,在成都舉行的全國首個“公園城市與風景園林論壇”上,南京林業大學校長王浩發表了“自然山水園中城,人工山水城中園”的主題演講。
▲王浩演講
王浩認為,目前全國各地都在以各種載體推進區域發展,例如“環保模范城市”“園林城市”“文明城市”等,都包含著“以創建促發展”的探索。“公園城市”統籌了以上所有理念,是目前區域發展認識最高級的階段,還沒有成熟的經驗。
▲王浩演講內容
公園城市建設要體現“四新一魂”
王浩指出,四新是指新狀態、新形態、新生態、新業態。
新狀態,要反映公共生活,強調公共交往功能,城市功能更加開放、社會服務更加均衡、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實現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融。
新形態,要以綠為底,山、水、綠化為天然屏障進行組團布局,將城市發展組團嚴格限定在自然格局之中,反映城市空間,強調人居與生活。
新生態,要反映綠色基底,強調生態系統。新生態包含“城在園中建 · 人在園中居”的生態理念,“城園相融 · 全域公園”的生態系統,還有生態凈化、雨洪管理、智慧園林、AI人工智能、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等生態技術。
新業態,在生態基底方面,要反映經濟產業,強調產業經濟活動,一產農業文明,二產工業文明,三產生態文明三者相關交融。
王浩解釋,“一魂”指的是以文化為魂。生態方面要以文化凝聚城市智慧,體現自然文化、生態文化;形態方面要以文化塑造城市結構,體現大地文化、建筑文化;業態方面要以文化建設城市產業,體現產業文化、經濟文化;狀態方面要以文化豐富城市生活,體現歷史文化、人文文化。
▲王浩演講內容
▲王浩演講內容
公園城市發展要有“三大、三塑、三感”
“三大”指的是大統籌、大格局、大特色。王浩表示,大統籌是要樹立大統籌的理念,不能為建公園而建公園,要統籌好城市和鄉村、城市用地和城市綠地的關系,科學統籌城鄉、產業、建設和綠化用地;大格局是要把自然資源引向城市,讓老百姓推窗見綠、出門見園,充分享受公園城市帶來的福音,享受到綠色“福利”。大特色是指不能脫離自然資源、人文傳統、民間風俗去創造一個新的城市。
▲王浩演講內容
▲王浩演講內容
三塑指的是塑造綠色基底、塑造空間格局、塑造特色風貌,以規劃自然山水園的方式,塑造公園城市綠色基底;以設計人工山水園的方式,塑造公園城市空間格局;自然、人工山水層層相扣,塑造公園城市特色風貌。
三感指的是獲得感、存在感、幸福感。王浩最為關注的是城市特色,“當前,城市建設、道路建設千人一面,缺乏與在地的自然環境、人居文化的有機銜接,人們沒有對城市的記憶,這是最大的遺憾。”公園城市要保留城市特有的文化記憶,讓老百姓找到認同感和歸屬感,有獲得感、存在感、幸福感。王浩談道,建設公園城市就是要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問題,要以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為目標。“建設公園城市離開了誰都不行,這是大家的事情。”他進一步闡述,千人一面千城一面帶來的后果,不僅本地居民沒有歸屬感、認同感,外來游客也無法了解當地的特色,流于表面,不能因為城市特色產生深度游,這也是經濟模式的損失。
最后,王浩認為,公園城市建設不僅僅是風景園林的事,甚至不僅僅是規劃建設行業、生態恢復與保護的事,而是涉及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部方面。王浩的觀點在參會專家中很有共識,多位專家都談到,要從過去的種花種樹、園林打造轉變為城市發展的一條統籌主線,需要對當前許多觀念進行提升。
編輯:liufujian
相關閱讀
大連旅順口區建設花園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
大連市旅順口區在今年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堅持以強化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規劃建設花園城市、海綿城市和智慧城市,提高人居環境條件,積極打造生態宜居新城區。【詳細】
南通:建宜居宜業富有魅力的花園城市
《南通五山地區片區規劃》在南通城市博物館展示,征求市民意見和建議,將打造成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啟東市圓陀角濱海省級濕地公園——南通首家省級濕地公園和全省首家濱海濕地公園獲批建設,最終目標要成功創建國家級濕地公園【詳細】
海口:提升綠化水平 建濱江濱海花園城市
海口市副市長顧剛帶隊在濱海大道、西海岸帶狀公園、丘賢園等地召開城市園林綠化現場工作會議,貫徹落實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琦關于建設熱帶濱江濱海花園城市的要求,提出要以生態理念提升海口城市園林綠化水平,體現綠色生態之美,助力熱帶濱江濱海花園城市建設。【詳細】
倫敦如何從霧都變成花園城市
19世紀末期,倫敦每年就已經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這樣的“霧日”,冬日破曉嗆人的黃霧成為倫敦的標志性景觀。毒霧橫行,在全世界主要的發達工業國歷史上大都曾經經歷過,最典型的莫過于60年前的倫敦大霧,倫敦人民的戰霧記也許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