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依法確保在城市規劃中實現“保護優先”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確立的“保護優先”方針,在十九大報告中得到進一步強化。十九大報告指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在這里,需要提醒城市規劃師的是,“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構成城市環境生態的街道、街坊、建筑也是一個活的生命體(livingentity)。因此,在城市建成環境規劃和宜人環境營造方面,同樣需要樹立“保護優先”的基本理念。
這些年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一直是城市規劃管理中的短板,除了地方政府為了短期利益對舊城采取“大拆大建”改造方式外,在城市規劃和規劃管理過程中一直未能形成“保護優先”的有效管控機制,歷史城區整體保護的理念在規劃管理環節難以落實的現象是相當普遍的現象。
在進入存量規劃的新時代,必須從制度層面依法確保“保護優先”的方針和“以保留保護為主”規劃管理理念得到貫徹落實,同時積極推進以居民為主體多種模式的保護與更新規劃的有序實施,在歷史風貌保護和城市特色塑造方面,著力促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法制化進程。
這里所說的依法確保的“法”,主要指的是《城鄉規劃法》和地方的城鄉規劃條例,并不是《文物保護法》,作為文物保護方式的點狀保護,難以為城市歷史環境的整體保護發揮更大的作用。歷史城區和歷史文化街區的整體保護,首先需要在城鄉規劃法規體系中得到強化。英、法、美等國在1960年代即在城市規劃法律中確立了歷史保護的優先地位或者是保護規劃高于其他任何規劃的前置措施。因此,才保證了城市在不同的發展時期都能夠保持和提升歷史性場所的景觀特征和文脈特色。
顯然,在我國的城市規劃實踐中,需要通過完善法規制度,將五大發展理念融入城市管理體系之中。自然環境、人工環境和人文環境是一個有機統一體,是人類社會歷史在現在和未來的連接體,也是城市生產、生活和生態之間平衡或融合所形成的肌理和生境。作為整體的人工環境(建成環境),作為文化生態斑塊的城市空間,也是一種真正的棲息地(agenuinehabitat),需要切實保護修復和維護管理。
城市生態環境不僅僅是綠地、樹木和河道,而是包含建筑、街道和社區環境在內一個“整體”。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城市生態就是不同社會階層人的生活狀態(livingconditions)。正如簡·雅各布斯許多年前就已經指出的,歷史地區和歷史街道是城市多樣性的發動機,也是各種新思想和新企業的孵化器,保護和改善歷史地區可以為經濟發展創造機會,保持場所的活力,促進城市的繁榮。
美好生活是新時代的主要目標,而美好的人居環境恰恰是創造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美好宜人的環境需要建設,更需要精心的維護管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需要高度關注那些看似破舊、卻充滿希冀的歷史地區及其他建成環境,必須通過整體保護、城市修補、生態修復等具體措施,盡快實施搶救性保護與活化利用,并將建成環境保護改善,作為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具體實事工程放在政府的議事日程上,把它作為戰略任務執行起來。
不可否認,由于一些城市的歷史地區年久失修、設施落后陳舊,不少居民并不愿意繼續居住其中,這也是因為過去舊區改造政策所導致的僵局,要么破舊不堪、要么拆遷搬光。如何在保留原住居民的同時改善歷史地區的環境條件,確實需要觀念創新、制度創新。制度設計的合理,應當可以讓愿意繼續居住的居民留下,讓不愿意在老舊住區生活的人們得到妥善安置。
存量規劃不僅僅是土地資源精細化管理的問題,應當包括建筑等存量資本在內的統籌規劃,讓老舊社區恢復活力,成為真正的適宜人居的生活家園,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和全體居民的積極參與。如何讓不適應現代生活的老舊建筑重新得到合理再利用,發展創造新的商機;如何通過提升建成環境的品質,為城市不動產保值增值,讓市民保持穩定和諧的生活;這些具體事務應當是每個城市政府的職責所在。而且,促進不同形式環境空間的共存、共生、共榮,營造環境友好的人居環境,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方向。
編輯:wanliyao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