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家鄉村振興規劃設計院在華中師范大學成立
投入大筆資金緣何盤活不了農村的山和水?外出務工人員返回農村生活不習慣如何破?12月29日,中國首家鄉村振興規劃設計院在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成立。該院將致力于以科學精準規劃引領鄉村振興,并為鄉村振興規劃探索實施路徑。
鄉村振興規劃設計院是依托入選中國智庫索引的中國農村研究院的基礎上成立的,研究團隊以中國農村研究院的科研人員為主,同時吸納了華中師范大學校內不同專業的學者提供多元化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其發展目標定位是:建設國內鄉村振興戰略的高端智庫;打造國內鄉村振興規劃編制的創新高地;構筑鄉村振興理論創新的研究重鎮;建立鄉村振興研究成果的共享平臺,建成集規劃研究、政策咨詢、社會服務于一體的專業機構。
“在城市的打工者現在不愿意回農村住,因為連上農村廁所也不習慣了。鄉村振興不僅僅是有錢就能解決的,盤活農村資源要在制度和規劃上進行創新。”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鄉村振興規劃設計院院長鄧大才認為,鄉村振興的重點在于兩方面,一是國家的政策落地,二是農村資源的盤活。只有制定適合本地條件的體制和機制,才能將資源、資產變成資本,才能將國家政策對接落地,才能找到鄉村振興的活力和源泉。
鄧大才說,農村的山、水、礦等資源如何盤活,首先要看規劃,其實就是一系列的機制體制創新。例如現在農村田地各家一塊,無法推進機械化提高勞動生產率。他們在廣東清遠一個村進行試驗,將村委會的權力下放到一個自然村,整合全村土地,很快實現了耕作的機械化。所以鄉村規劃的重點是制度和機制上的創新。
據了解,鄉村振興規劃設計院有四個任務:為中央和地方政府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設計適宜規劃方案,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農村改革決策提供有效研究支撐,總結鄉村振興的中國經驗為學界貢獻原創性理論成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者與研究者提供開放共享的交流平臺。
中國農村研究院名譽院長徐勇教授說,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在新時代大環境下,各地鄉村振興的任務、條件、目標存在差異,地方領導在落實中央精神的時候可能面臨困惑。只有結合各地特色,將農村內部要素結合,將城鄉深度融合,破除城鄉發展不均衡的難題,才能真正實現鄉村振興。鄉村振興規劃設計院可依托中國農村研究院,推動中央精神轉換為地方實踐,實現政策落地。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