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公共空間打造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組圖)
一個城市的空間結構,一個鄉村的空間結構,它們是怎么來的?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產生的嗎?顯然不是。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已經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那個樣子,多是人的意志的結果。
這種意志,可以是遵從事物的發展規律,并在此基礎上,合理配置鄉村的空間資源,并形成一種和諧的空間資源關系,使得人們生活在其中,感覺舒適與便利,自我與開放。
而鄉村空間倫理,對當下中國鄉村建設,具有宏觀的指導意義,即如何實現以人為本的,為核心的,人與空間規劃設計的關系。
一、鄉村空間的幾大類型
尤其是近年來,伴隨著城市生活的富足,城市人的腸胃在經歷了大魚大肉的“洗禮”之后,越來越青睞鄉村的生態自然和簡單樸實,鄉村承載的太多人的情懷和記憶。
鄉村空間分為生產空間、生活空間、交流空間、信仰空間、道德空間、商業空間等類型,并且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在鄉村生活中,老井、古樹、老戲臺、庭院、曬場等等,這些意象下形成的空間,正是鄉村空間重要的組成部分。
老井·鄉村空間
村中的那口老井,滿足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是生產生活的空間,是村民們交流的公共空間,是令人敬畏的信仰空間,同時也是秩序規范的道德空間。
古樹·鄉村空間
古樹是村莊的根,古樹是村莊的魂。在那歲月銘刻的年輪下,是人們推崇的信仰的力量,是交流公共空間,亦是貿易往來的商業空間。
老戲臺·鄉村空間
老戲臺,是鄉村節日狂歡空間,是文化教化空間,是社會爭斗空間,亦是流動的商業空間。
庭院·鄉村空間
庭院,小空間,大智慧。那不足一人高的矮墻,將生活起居的空間、生活空間、公共空間進行了完美的劃分。
曬場·鄉村空間
故鄉的曬場,是秋收時刻的生產生活空間,是孩子們游戲以及夜幕下電影時的公共空間。
改造案例
濟寧微山縣下辛莊公共空間
改造前場景
現場環境介紹:這是一塊大約為15mx15m的方形場地,位于濟寧市微山縣歡城鎮下辛莊村,靠近古京杭運河,如今的古運河雖已沒有了往日的那份榮耀與光輝,要通過設計讓它重新煥發新顏!地東側緊鄰著入村的主要大路,其他三面是入戶道路、民居。南側不遠處就是下辛莊村委會,這里可以說是入村的第一塊綠地。場地原有四棵家楊,幾株小灌木,還有一個新農村建設時期留下的石砌種植池。
改造前
功能需求:與村民和村干部溝通了解他們的意愿和需求,最終確定是把村莊里幾塊閑置的公共綠地利用起來,供村民茶余飯后有個地方乘乘涼,聊聊家長里短。雖然要求很簡單,但設計要有很好的落地性,真正的為老百姓,做一個可以用的空間,不只是停留在圖紙的漂亮照片。
設計圖紙
設計思路:整體的設計以曲線為主,凹凸有致的曲線,在15mx15m的小空間里創造出最大人類親近自然的空間面積,讓人可以近距離觀察自然,照顧自然。整體設計中借鑒了樸門永續設計的邊際效應的設計理念。
效果圖
花園邊緣用青磚,石頭,木頭,泥土砌筑的殘墻,既圍合出一個內向的空間又為種植池提供護土功能,使其擁有了復合功能。場地中央的木質藝術座椅為村民提供舒適的休息空間,同時也為孩子們營造了一個可以玩耍的小平臺。
場地中用的植物大部分是可以食用的植物,如向日葵、薄荷、金銀花,還有各種各樣的應季蔬菜,比如油菜、辣椒、蘿卜等等。為了讓空間同時更具有觀賞性,還點綴了些野花和觀賞草。希望小花園擁有豐富的物種、較強的自然適應能力,并保持生態穩定。
改造后
方案設計:高健、張乾恒
設計單位:中國鄉建院——孫君工作室
二、鄉村空間功能的復合
鄉村空間的功能具有多樣性與復合性,這是一個非常突出鮮明的鄉土特色,與城市空間的單一性不同,在鄉村中,每一個具體的空間都有很多不同的功能性及文化內涵。
在城市中,廣場就是廣場,道路就是道路,商場就是商場......這些小空間的功能劃分過于明確,使其整體功能趨于單一化。
而鄉村空間,具有多元化和復合性的功能,比如老樹這種意象下形成的空間,既可以是生產生活的空間,又可以是公共空間,也可以是信仰空間。鄉村空間的功能之所以多元化,實質就是以鄉村的生產生活為核心,以人的需求為核心,而不是以空間的功屬性為核心。
鄉村空間的功能之所以能夠疊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鄉村空間所要表達出了一種精神,而不是在于有空間本身的性質。
從這個角度看,鄉村空間的定義的不是固定化的,它不是一個全封閉的空間,而是個開放和半開放的空間,除了涵蓋生產功能、生活功能以及娛樂功能外,還有一些精神功能的需求。
三、鄉村空間的精神內涵
近些年來,鄉愁這個話題越發的火爆,鄉村文化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而在鄉村空間,鄉愁、鄉村文化等等是其載體,是其精神內涵的一種表達。
鄉村空間承載著不僅僅是其具體的使用功能,還表達出一種文化的情懷及其生活生產方式。
比如現在的人們去鄉村的時候,為什么很多人看不出啥東西,就是因為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把鄉村空間當成景觀或是建筑的載體,而沒有注意這些空間背后更深層次的文化寓意,在我們片面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將鄉村文化的根斬斷了,當這種文化之根失去的時候,這些空間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鄉村中的某一棵樹,現代的人們只是把它當做普普通通的樹,但卻不明白這棵樹背后暗含的場地精神及其空間精神。
鄉村空間精神,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營造出來的鄉村大社會中的一種情感和生活方式的表達,是人們互相協助、互相支持的精神的載體,亦是對自然、祖宗、鬼神等等尊重以及敬畏精神的一種寄托。
四、鄉村空間規劃的建議
關于鄉村空間的規劃,站在鄉村美學的角度,有四條建議:
1.抓住鄉村空間蘊含的深層意義
在鄉村空間規劃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只看鄉村空間的表象以及景觀化、建筑化的東西,而要找到其背后之所以如此的隱含文化意義。在文化斷層的現狀下,我們更需要突破城市人的唯“美”主義眼光,充分去挖掘鄉村空間的功能演變及文化變遷。
2.尋求鄉村空間的多元化利用
鄉村空間多元化的運用,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積累的一種鄉土智慧,不僅能夠節約土地,還能充分去營造這種單一空間的場地感和精神感。在我們引進西方的規劃設計觀念的同時,一定要運用傳統智慧對空間、功能、人之間的關系進行全面把握。
3.抓住鄉村中最有特色的點
一村不同于另一村,核心不在于它擁有鮮明區別于其他鄉村的標志性關鍵節點,在做美麗鄉村規劃或者鄉村美學規劃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具有鮮明地方特色或者文化內涵、文化傳承的一些點,比如村中古井、老樹、老院子、老戲臺......將這些點去放大。
4.以鄉村美學去考慮人的空間需求
我們一直倡導的鄉村美學,并致力于將其融入到鄉村空間的規劃中。在做鄉村規劃時,一定要從鄉村美學的角度整體去考慮過鄉村空間的整體組合性,以及每一類空間所承載的現代功能性需求與文化需求。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今年北京美麗鄉村建設將增綠4200畝
7月25日,北京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美麗鄉村綠化工作推進會在大興召開。會議明確,2018年北京將完成美麗鄉村綠化美化建設4200畝,通過拆違還綠、留白建綠、見空插綠,實現以綠擠亂、以綠治臟、以綠凈村、以綠美村。全市13【詳細】
美麗鄉村建設要規劃先行統籌安排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結合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推廣浙江好的經驗做法,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