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魔方——文化遺產類國家公園
公園數量有待提升
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中國文化遺產資源類型豐富、數量眾多、歷史久遠,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綜合性載體,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識,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因此,依托這些重要文化遺產(如國家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大遺址等)建設文化遺產類國家公園,應該成為我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重要內容。國家公園體制建設需要同時關注文化遺產保護地的保護利用,通過建設文化遺產類國家公園來實現國家層面對重要文化遺產及其周邊環境的綜合性保護、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應該看到,現正在進行的9個國家公園試點之中,涉及文化遺產的僅有兩處,且其目標也是偏重于生態系統保護。如福建武夷山試點依托的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但突出生態保護,著力保護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維護其獨特的生態系統;北京長城試點的目標是“立足代表性資源,自然生態系統與文化遺產保護互促”,在保護八達嶺長城、居庸關長城以及十三陵等文化遺產基礎上,帶動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建設,實現人文與自然資源協調發展,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
而國外特別是美國,在國家公園建設方面有著可資借鑒的經驗。美國是世界上國家公園建設起步最早、國家公園體制最為完善的國家,1872年建立了世界首個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目前,美國國家公園總數已達413個,并擁有國家公園相關區域145個。美國國家公園《21世紀議程》提出:“國家的歷史遺跡、文化特征和自然環境有助于人們形成共同國家意識的能力,這應是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核心目標。”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強調,國家公園的使命是保護未經損害的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以使當代人和后代人都可以享用、受到教育和得到啟發。可見,美國國家公園雖然起步于對自然遺產的保護利用,但已經將功能拓展到美國重要文化遺產領域,實現了國家層面對重要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的同等程度關注。
截至2016年12月,美國現有的19個國家公園類型中,有9個是主要依托文化遺產而建立的,而且文化遺產類國家公園的數量已經超過自然遺產類。其現有的413個國家公園中,有282個是建立在美國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價值和重大意義的文化遺產基礎上的,是基于公益性對這些文化遺產的整合性保護利用。而且,近年來美國更加重視文化遺產類國家公園建設。以國家歷史公園為例,2000年以來美國國會已經批準新建15個,是當前美國國家公園系統最為活躍的構成部分。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實現國家層面對重要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綜合性保護利用,目前已成為我國的重要發展戰略。
追求全民公益性
除北京長城國家公園試點外,目前我國已經開始了其他形式的文化遺產類國家公園建設實踐與探索。2009年底開始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10年6月和2013年1月確定第一、二批共24個和立項建設單位54個。2011年12月,臺兒莊古城被列為全國首個國家文化遺產公園。2016年3月,國家“十三五”規劃將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列入“十三五”期間國家文化重大工程。“十三五”期間,國家將出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運行管理指導性文件,并新建成10—15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重要的是,目前我國文化遺產類國家公園建設正在由文化遺產保護的部門性行動轉向國家性行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國家文化遺產公園是由國家文物局為最高主管部門而審批與管理,國家文化公園則是在國家“十三五”規劃中被列為國家重大文化工程。目前,陜西延安黃帝陵、天津濱海新區“中國根”、河南泌陽女媧補天五彩石國家文化公園已經開始進行立項論證。
編輯:ludan
相關閱讀
廣州全市公園將逐步拆圍透綠
廣州公園內被圍墻【詳細】
日本栗林公園 承襲唐風漢俗
蘇州是園林的大觀園,各式各樣的園林寄寓了無數王公貴族或風雅人士的夢想;日本承襲了中國唐風漢俗,對庭園的經營也不遑多讓,歷代藩主、將軍甚或天皇,無不精心設計優雅的庭園,既可休閑又能附庸風雅。此次廣島四國之旅,幸【詳細】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四川舉辦非遺宣傳展示活動
6月9日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下簡稱遺產日)。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意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據文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