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性遺產空間的再利用——中國大運河京津冀段和南粵古驛道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驛道的結合,可以創造許多新的鄉村節日模式,點與線組合起來,村鎮可以因文化節日而增加旅游吸引力。饒平的步馬舞源于宋末元初上饒古驛道旁的新豐鎮,現在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古驛道的傳遞分不開。五華縣“采茶戲”是在清代從江西贛南九龍山傳入的,廣州琺瑯制作技藝是清康熙通過黃埔古港從歐洲傳入的,浮洋方潮盛銅鑼制作技藝是清代咸豐年間從福建省連縣引入的,仁化土法造紙技藝、金渡花席編織技藝也是由福建省傳入的。非物質文化產品完全可以利用新包裝成為旅游產品,如潮州麥稈剪貼畫、大埔縣光德陶瓷燒制技藝、潮州抽紗刺繡技藝等,都是游客容易參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外銷品貿易路線遺跡的再利用
外銷品中具有再利用價值的是紋章瓷,對歐洲傳統家族的記憶喚醒與重造;世界瓷都的聯合,中西品牌的合作兼并與再造;以外銷品的往回追溯驛道路線,可以有窯址、桑基魚塘和茶園為節點的古代絲綢、瓷器和茶葉運輸的古驛道。古運輸瓷器的驛道、水道碼頭的修復和利用;旅游區活動的內容(作坊的制作表演);外銷瓷的創新、廣彩的活化(復古的造型新的材料);外銷畫的新制作。
在一張表現制作瓷器作坊的外銷畫中,畫中可以看到一批畫匠正在認真地在瓷胎上作畫,在每位畫匠右手有一塊方型的手墊,方便執筆繪畫,中間墻面上掛著長匾寫著“妍璧堂接寫各樣人物故事瓷器”,可見當時瓷器加工在廣州相當專業并形成規模化生產。
目前廣州博物館館藏的外銷瓷,包括紋章瓷約1300多件,以清代為主;外銷畫180件套。廣東省博物館館藏外銷瓷3萬多件,從宋代開始到民國;外銷畫200多件套。澳門歷史博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也收藏著一批紋章瓷和外銷畫。英國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館、美國皮博迪塞克斯博物館、荷蘭荷恩城市Weststfries博物館、英國霍頓堂(Houghtonhall)、英國薩默塞特郡巴斯市(Bath,Somerset)1882年建立的霍爾本藝術博物館均藏有大量廣東產的外銷瓷和外銷畫。
廣東的手工業者對外來的事物接受很快,廣彩豐富的表現力使紋章的表達更為準確,因為紋章的色彩是具有特定意義的。廣州對外的瓷器貿易主要集中在西關的十三行附近,后來集中到了靖遠街,根據1700-1800年的對外貿易記錄,在此共有超過180家不同字號的瓷器行。
廣東古驛道的特點之一就是與出海口聯接。突出海洋文化旅游線路,可將目的地選擇在傳統港口或者古碼頭(驛道和水道的轉換點)。廣東傳統出海口的古碼頭包含了大量歷史文化價值,廣東豐富的海外交流歷史奠定了良好的文化遺產利用基礎。廣州黃埔古港、汕頭西堤碼頭和臺山海口埠碼頭均是廣東通往海外的記憶場所。在外銷貿易開始下滑的時期,出外謀生的廣東人形成了特殊的華僑文化,他們從古驛道出發,轉抵出海口,告別老父少妻只為一個目的:活下去。從海外寄回血汗錢使家族能夠在戰亂和饑荒中生存下來,“銀信”和“僑批”就是民間的史書。昔日的前輩出發地可以變為今人的紀念地,與古驛道、古水道連接形成有歷史記憶價值的“僑批之旅”徒步徑。目前,在汕頭當年潮汕人飄洋過海的出發點西堤公園正在建造“世界記憶遺產僑批紀念地”;規劃在廣州黃埔古港和廣交會會址間設置約1.6公里長的步行徑,將友好省州、友好城市的“新城市紋章”瓷嵌入路面上,成為友好之道;規劃在臺山海口埠當年華僑出洋處建立銀信紀念地。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標將成為徒步或其他體育活動的出發點或終點。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