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張德純教授訪談錄
“國安南都農業莊園”是央企中信國安在距中信國安城社區20公里的鴨河工區,投資11億元建設的一個集生態農業、休閑娛樂、養生養老、科普教育、農耕體驗為一體的生態休閑基地。它主要解決未來中信國安城的業主在休閑時間“看什么、吃什么、住什么、玩什么、帶走什么”的問題,中信國安城通過各方努力,未來將打造一個賞心悅目的景觀化農業莊園,定期向業主提供生態養生食材,提供高端生態游體驗,讓更多人享受到生態農業帶來的福利。
嘉賓檔案:
張德純,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現主要從事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特種蔬菜品種引進、食品安全、功能性食品、農業園區規劃等研究工作。曾先后擔任過中心實驗室主任、農業部蔬菜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副主任,中綠華夏有機認證頒證專家、綠色食品評審專家等職務,發表有《體芽菜栽培技術》、《添加劑離你有多遠》、《蔬之物語》等專著。張德純教授作為中信國安特邀的農業專家,不只是我們此次的訪談特邀嘉賓,更是“國安南都農業莊園”的專家顧問團成員,負責參與和指導“國安南都農業莊園”相關領域的規劃和設計,與中信國安城的團隊一起將健康、優質、安全、智慧的生態農業的理念和產品奉獻給更多南陽人民。
訪談時間:11月15日
生態農業
促進農業良性循環
記者:歡迎張教授做客南陽!張教授是資深農業專家,享受國家特殊津貼。有請張教授為我們分享一下什么是生態農業。
張德純:要了解什么是生態農業,首先要回顧一下農業發展的歷史。農業的發展大致經過了原始農業、傳統農業、現代農業和生態農業四個階段。我國農業的產生時間大約是在1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末期或新石器時代初期。人們在長期的采集野生植物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一些可食植物的生長規律,經過無數次的實踐,終于發明了農業。傳統農業大約有3000年的歷史。農藥、化肥和機械化共同構成了現代農業的發展要素。現代農業在極大地促進農業發展的同時,也致使農業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目前全國80%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正是由于目前我國農業現狀,過分追求高產抗病,從而導致生態系統出現各種負面問題。可以說,21世紀的農業發展將面臨資源和環境因素的制約。生態環境是農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客觀條件,因此生態農業概念的提出備受關注,正是迎合了時下人民的生活需求,人們觀念的改變和科技的發展促使近年來生態農業發展尤為迅速。
記者:發展生態農業的要素有什么?
張德純:最要緊的是要有發展生態農業的場地,要求是沒有污染的土壤、水源甚至大氣,然后利用傳統農業的精華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協調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形成生態上與經濟上兩個良性循環,從而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記者:應該說我國生態農業的發展還不是很樂觀,您認為原因何在?在這種情況下,為什么中信國安城還全力打造這個農業莊園?
張德純:發展生態農業的根本目的是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但在我國的許多農村地區,促進經濟的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然是一項緊迫的任務。目前生態農業的實際情況還不能滿足這一需求,發展生態農業,也難以獲得比較高的經濟收益。因此中信國安城打造農業莊園這一點很難得。中信國安城考慮的是在南陽不僅要出售房子供業主安居,更要讓居住其中的業主享受到良好的生態環境、便捷的服務,吃到放心健康的有機食品。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花卉領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北京盆花淡季來襲行情持續走低
7月以來,天氣炎熱,北京盆花市場迎來淡季,整體銷量下滑,走貨緩慢。紅掌價格與上月相比無較大變化;蝴蝶蘭主要為租擺拿貨,價格與上月持平;鳳梨品質高的走貨量大;綠植、小盆花等走貨量下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