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公眾對環境綠化美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尤其是草本綠化植物,在城鄉園林綠化、節日慶典等活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用量逐年增加,生產規模持續擴大,質量要求不斷提高。
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市近年來年用草花量已逾千萬盆以上,推算全國消費數量當以數億盆(株)計。有人預測,草本綠化植物將成為世界園林花卉產業中最具生命力和競爭力的產業之一。
近日,2016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科技進步獎獲獎名單公布,由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實施的“重要草本綠化植物自主創新研究與應用”課題榮獲一等獎。在介紹課題情況時,該院新聞發言人叢日晨副院長感慨良多:“這個課題總結了我院從開始育種工作至今所取得的各項科研成果,涉及層面廣泛,涵蓋內容豐富,可謂碩果累累。自育品種這桿旗,北京院扛了30多年。科研人員們不被行業高潮與低谷干擾,從未間斷工作。這份榮譽凝結了大家的心血和努力,分量很重,非常寶貴。”
該院園林植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張華麗是這一龐大課題的負責人,她告訴記者,該項課題共完成8個方面的研究內容,建立了一套完整高效的草本綠化植物育種選育體系以及產學研一體的花卉產業鏈。圍繞萬壽菊、一串紅、矮牽牛、三色堇、苔草、月見草等重要的草本綠化植物,開展系列化“綠化植物自主創新研究及應用”研究。
經過長期努力,課題組科研人員收集了一大批珍貴的草本綠化植物種質資源,總結了一套草花育種尤其是優勢育種技術,深入開展了對一些草花主要性狀的遺傳規律等基礎研究,選育出一批適合我國不同生態區域的雜交品種和常規品種。“通過規模化制種生產出適合我國國情與特色的草本綠化植物種子,部分選育出的良種在經濟觀賞性狀方面可以與國外品種相媲美,甚至在本土適應性和抗逆性等方面優于對方。”張華麗說。
種質資源是育種和栽培的物質基礎,是生物技術的基因資源,是基礎研究的試驗材料。對于育種者來說,種質資源是育種的基本材料。育種之初,需要多方收集種質資源,為育種提供材料。
草花育種團隊負責人、該院園林植物研究所教授級高工董愛香指出,通過前期的育種基礎研究和育種研究,該課題在品種培育方面成果豐碩,形成一系列花卉品種。
截至目前,北京園科院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草本花卉22種,共47個品種,其中獲得北京市良種證書的15個,草花類有12個良種,如一串紅新品種‘奧運圣火1120’、‘京妍1140’,三色堇‘斑蝶’、‘春曉’,孔雀草‘錦繡’等;宿根地被類良種3個,分別是‘園科’澇峪苔草、‘京研’青綠苔草、美麗月見草‘京美玉’。
經過多年的推廣試種,課題組培育的草花及宿根地被系列新品種已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在示范應用中有著不俗的表現,尤其適宜于城市公園、綠地花壇、花境、種植槽栽植,花色豐富,花期長,株型緊湊,整齊一致,抗病蟲性強,養護成本低,減少農藥的施用。例如,澇峪苔草不僅實現了不打藥、不澆水、不施肥的“三不”目標,顯著降低養護難度,而且耐陰性強,適宜于林下地被應用,對豐富林下景觀,減少地面裸露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市政綠化、公園美化,以及南水北調等國家重點工程中發揮了重要功效,贏得了社會的高度認可;‘奧運圣火1120’一串紅等串紅品種,花色靚麗、耐熱性強,也已成為公園景區、機關單位綠化美化的熱門“選手”。
據粗略統計,2000年至2016年,北京園科院推廣各類草花種苗和盆花超過2.5億盆(株),種子600公斤,總經濟效益超過4.3億元。
除了“具象”的新品種,課題組推出的鄉土花卉組合也是頗具分量。據鄉土花卉組合及應用技術研究課題組負責人秦賀蘭高級工程師介紹,該小組調查了北京地區園林綠化應用中的鄉土花卉種類,篩選出13種花期長的花卉種類,建立了北京市鄉土花卉組合名錄,為北京地區景觀花卉組合中鄉土植物的選擇提供了科學依據。該項研究還建立了鄉土花卉組合景觀層次分析法(AHP)評價體系和野花組合應用技術體系,為保證組合景觀的品質提供了重要依據。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