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園藝市場創意產品供不應求
據相關資料顯示,園藝市場目前面臨一冷一熱的情況,暨一邊是市政綠化工程萎縮,單位會議擺花、租綠色植物等業務大幅減少,另一邊是家庭園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青睞。隨著行業嚴冬的到來,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園林施工綠化企業紛紛謀求轉型,欲在家庭園藝市場占得一席之地。記者昨天在上海園林景觀展家庭園藝展區采訪發現,由于原先的觀念沒有及時轉變,產品創意缺乏等,使得傳統企業的轉型之路走得有些難。
傳統生意日漸萎縮
柯先生是一家園林施工企業的負責人,他表示,隨著近年來市政綠化工程日漸萎縮,企業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前幾年綠化工程多,企業利潤豐厚,但是近兩年明顯感覺生意越來越難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項目越來越少,激烈的競爭不僅導致利潤越來越薄,有些項目已經完成,但是甲方的資金也一拖再拖。目前公司的收入僅能維持正常開銷,再這樣下去,可能就要裁員了。”與施工企業一樣,八項規定整風肅紀,單位會議擺花、租綠色植物等業務大幅減少,也讓花商們的日子舉步維艱。參展花商張先生告訴記者,原先單位租綠色植物的業務很是紅火,每個月三四千元以上的單子都有十幾筆,千元以下的單子就更多了,毛利非常可觀。可是現在少了很多,而且都是價位很低的品種。“此外,會議插花的單子也基本消失。前兩年一盆鮮花,便宜點的一百多元,貴的高達幾百元,還有嘉賓佩戴的束花,一場會議下來,光布置會場的鮮花費用起碼幾萬元。”
“都知道要轉型,可怎么轉啊?這兩年我們也在尋找出路,但是成效并不明顯。”柯先生說。
創意產品供不應求
在展會現場,與其他攤位冷冷清清的場面形成對比的是,一家名為柯帝士實業的攤位前頗為熱鬧。可愛的卡通澆花桶、五顏六色的環保花盆,不時引來觀眾駐足問詢。
柯帝士負責人吳中華告訴記者,自己從事綠化行業已經十幾年了,以前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因為看中了國內家庭園藝市場的巨大潛力,去年出來創業成立了一家制造園藝器具的公司,當年的銷售額達到600萬元,今年估計能突破1000萬元。“傳統的綠化企業開拓家庭園藝市場,不僅要突破原來的觀念,而且必須要有創意。”吳中華說,以前綠化工程的關鍵在招投標,一旦完成就萬事大吉,但是家庭園藝更需要關注個性化需求,特別講究創意。
吳中華指著展板上擺設的各式卡通澆花桶說,傳統的澆花桶比較注重其實用功能,很少有人注意它本身的美觀。既然這樣,只要能用來澆水,是否一定要用澆花桶澆水,客戶也就并不在意,還談什么銷量。“把澆花桶賦予卡通的設計后就不一樣了,它既可以用來澆水,本身也是一件美化家庭的器具。今天有不少觀眾前來咨詢想要購買,可這是專為外銷設計的樣品,目前連國外的訂單還沒完成,國內銷售還得等等。”
家庭園藝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居住條件的改善和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居住環境成為直接影響人們生活的關鍵。崇尚自然、熱愛自然,與自然融合是身居高樓、工作壓力大的都市人內心渴望,園藝養生成為時尚。據悉,美國約8500萬家庭每年要花費400億美元用于私家庭院維護和購買園藝產品;像日本等人均國土面積較小、但人均GDP較高的國家,大規模的綠化也已基本完成,也在向家庭園藝方向發展。
而我國經過十幾年的城市綠化運動,不少大城市的綠化也趨于飽和,因此,未來家庭園藝市場蘊含著巨大潛力已經成為業內的共識。
但是,如何在這一朝陽產業中占得一席之位呢?業內人士表示,家庭園藝消費對物種和產品有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對傳統綠化園林企業來說是一大考驗,必須打破原先的觀念。與大型市政園林不同,家庭園藝設計需要融入更多的主人的個性,把藝術生活化,需要從科學性、文化性、實用性和藝術性等多方面來進行考量。而家庭園藝產品供應商,生產銷售的產品必須賦予更多的創意,兼顧實用性和美觀性。
編輯:wanglongzhao
相關閱讀
家庭裝修案例:把綠色植物請進家中(組圖)
雖然人們總是說著想過更加健康環保的生活,但是在裝修時卻總想著把家里裝扮的更加時尚亮麗。下面這個家庭裝修案例,則是真正做到了綠色生活,利用植物的清新生機,將綠色美學融入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詳細】
這七種植物讓你的書房更有味道(組圖)
古代文人好師法自然,自然界中的花草林木,其所現之形姿對文人產生了吸引,其所蘊之精神與高士形成了共鳴,于是文人就會將它邀入園內、伴于齋中、請至案上。【詳細】
你也可以自己動手打造一個微型垂直花園
這種郁郁蔥蔥的可回收托盤組裝的垂直花園使我愿意讓夏天再停留一、兩個月。有很多可拆卸的托盤和很多需要安裝的垂直花園,但是沒有那一個項目能將這兩者聯合在一起。我非常喜歡這種方式的垂直花園,在秋季沒有到來前,我會被這綠墻深深吸引【詳細】
不同的私家庭院 一樣的詩意生活
曾經,我們生活在農村,一直向往著城市的繁華,現在,我們生活在城市,卻一心向往著鄉村的寧靜與樸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