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礦山修復采用自然和人工修復相結合
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在平朔礦區的調查,也讓人們喜出望外:礦區現有各類植物213種,昆蟲600余種,動物30余種,區域內繁茂的植物,還招來了蛙、蛇、野兔、野雞、石雞、刺猬、狗獾、狍子、狐貍等定居。平朔煤礦,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露井聯采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出口動力煤生產基地之一。多年來大面積的開采,造成原生地貌劇烈而大面積的擾動,帶來了環境變化和生態安全隱患。但是從1985年建礦就將土地復墾納入總體規劃,還是讓礦區土地復墾率達到了50%以上。數據顯示,復墾后草灌喬覆蓋度達80%-90%,減少徑流66%,降風速38%,明顯減少了風蝕。
未來——
自然和人工修復相結合,因地制宜提升土地價值
治理試點的59座煤礦礦區面積占全省煤礦礦區面積的1/5,礦山環境破壞較為嚴重,災種較多、人口聚集。采煤沉陷區治理,我省將堅持環境治理與環境保護相統一、生態恢復與生態區劃相統一、土地整治與地質環境治理相統一、旅游開發與城鎮化建設相統一、產業開發與資源配置相統一,依據礦山地質環境所處的地理條件、災害環境類型,遵循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相結合的原則,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塘則塘、宜游則游、宜建則建。
采煤沉陷區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我省將以“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大力發展封育技術、種子庫技術、動物技術和微生物技術等自然修復技術,在未沉穩區、破壞嚴重區和土地經濟利用價值不高的地區主要采取自然修復。
對于59座煤礦的煤層采空區及采煤沉陷區分布范圍、位置、面積及生態、地質環境破壞程度,礦區破壞土地類型、位置、面積、修復難易程度,形成煤層采空區的礦山主體,礦山的開采歷史、現狀及規劃,以及40個重點土地復墾區的地類、位置、面積、權屬、損毀類型、損毀特征、損毀原因、損毀時間、污染情況、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損毀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和土地復墾效益分析等正在展開。
在礦區,土地和水是稀缺資源。針對這一瓶頸,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將大力研發推廣礦井水處理和利用技術,充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長期匯聚形成的礦井水,為工農業發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同時,發展生態農業,重點推廣研究沙生、干旱地區適生的多年喬灌草植被的種植技術及其經濟利用途徑,例如檸條、沙棘、玫瑰、黃芪、甘草、麻黃等,打造礦區生態系統產業鏈,形成共生、循環、互補的生態產業模式。
此外,在含水層破壞水資源流失嚴重區,我省將對一些因采礦無法恢復為耕地的土地,按照規定,補充相應耕地或調整耕地保有量,通過治理合理利用土地,發展光伏能源產業、風電產業、旅游產業等,提高土地利用價值;采取治理與開發并重的措施,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其他受損土地,能夠復墾為耕地的可作為補充或新增耕地,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用地新機制提高土地治理收益。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