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固體廢棄物或者泄漏的原油等會進入土壤,使土壤中的重金屬以及有機物超標,對土壤生態系統會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這些污染主要集中在土壤內部50cm以上范圍內,破壞土壤結構和土壤通透性,從而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嚴重時甚至導致植物死亡。在國外,土壤污染的整治早已引起了高度重視。而我國石油污染相當嚴重,每年約有600萬t污染物進入環境,造成約480hm2的土地石油含量可能超過安全值,而我國污染治理較為落后,與發達國家相比晚10年左右。
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有重金屬和有機物,修復的方法主要分為植物修復、物理修復、化學修復、生物修復4類。在這些方法中,植物修復方式的優勢最為明顯。主要體現為以下5個方面:一是實施成本低,簡單有效,不會造成二次污染;二是對環境擾動少,并且可以同時具備降噪、空氣凈化等作用;三是可同時對環境進行美化;四是生態環境會由于植物的定向栽培而有所改善;五是不僅可治理污染,而且可收獲植物,獲得經濟效益。植物通過對土壤中污染物的吸收、揮發、根濾、降解、穩定等來實現凈化。
研究表明,原油在無自然植被的土壤中短期內很難被降解,在長達2個月的時間內,僅降解5%,而在有植被條件下,經過120d以后,凈化率達53.8%,隨著時間的增加,原油會得到進一步的凈化。
植物種類的選取對植物修復效率具有關鍵性作用。一般來說,能用于石油烴污染土壤修復的植物應具有耐受高污染濃度以及發達根系的特點。目前世界范圍內已經發現可用于土壤修復的植物有400余種。國內研究表明,經過120d的修復,狗牙根對石油污染的去除率可以達到58.67%,是土壤石油污染自然去除率的2.3倍;其他植物對石油烴去除率略低,蘆葦為42.5%,大豆為38.1%,高羊茅為29.2%;不同植物對石油污染的去除率效率不一致。此外,不同植物適合的生存環境以及產生的經濟意義不同,限制了它們在油田去污中的應用范圍。譬如狗牙根和高羊茅比較適合溫暖潮濕的區域,蘆葦比較適合有水的溝渠、江河湖澤、沼澤地帶;大豆除了去油污之外還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更加適合油污低的地方或者經過其他處理過的土壤的第2次處理。
|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