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地提速“生態城市”建設力克“城市病”
當下,中國社會經濟和城鎮化發展進入重要的轉型期,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共存難題成為多地城市發展的困擾。
廣西官方表示,北部灣經濟區設立十周年來,經濟區所轄四市多項經濟指標實現多倍增長。與此同時,經濟區內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良好,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居中國前列,紅樹林、白海豚、白鷺等標志性生態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開發建設和諧共融、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建設協調推進的路子。”官方稱。
7月22日至23日,第八屆廣西園林園藝博覽會和2016中國生態田園城市高峰論壇在廣西最大僑鄉玉林市舉行,生態城市建設成為與會代表熱議焦點。
中共玉林市委書記王凱介紹,當地官方已將“五彩田園·田園城市”作為發展目標,建設以綠色、循環、低碳為特色的新型生態田園城市,致力打造中國生態田園城市范本。
“生態城市已經成為全球趨勢,成為城市發展的最先進理念。”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院長鄒軍稱。
目前,生態文明建設已上升為中國國家戰略,中國也正成為世界上探索低碳生態城市建設最為積極和主動的國家之一,已有近100個城市加入打造低碳生態城市名片的行列。
中國多個城市在積極打造生態轉型發展“樣本”。以制造業聞名全球的廣東佛山市,通過工業技術改造和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變“兩劑藥方”謀求轉型,并邁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城市”步伐。海南島著名的旅游城市三亞,正在通過推進“雙修”(生態修復、城市修補)、“雙城”(海綿城市、地下管廊城市)建設,系統探索“城市病”的治理路徑。
“過去30年,中國城市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許多城市病,解決這些問題,需停止狂飆式的城市發展道路,轉向城市內涵的提升,人居環境的改善,綠色的發展。”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說。
編輯:wanglongzhao
相關閱讀
王文杰:哈爾濱城市森林研究看生態城市建設
最近在貴陽召開了生態峰會,提出了要建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200個國家級森林城市,這是到2020年的目標,現在已經有165個了,到2025年要增加到300個。在生態城市建設中樹木大有可為【詳細】
治理“城市病” 鄭州市開出“雙修藥方”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是治理【詳細】
車生泉:生態城市與海綿城市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副院長車生泉教授發表題為《生態城市與海綿城市》的主題演講。他提出,城市中人是核心,城市生態系統應當是以人為主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