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投資1.2億元打造生態廊道
記者最新獲悉,森林覆蓋率已近24%的崇明,將在“十三五”期間再新增林地面積7萬畝,其中今年就要增加2.2萬畝,而生態廊道將占造林計劃的70%左右。根據相關建設方案,崇明生態廊道主體框架是“三橫十五縱”骨干道路,廊道寬度一般為道路兩側各10米左右,項目總投資額預計1.2億元。
“生態廊道建設不僅是一項建設工程,還是一項生態工程、民心工程,是造福當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我們爭取花3—5年時間,通過調整、補植、新建林地等方法,優化完善林相結構,豐富林木色彩,形成具有觀賞功能與人林互動結構的生態景觀環境,讓整個崇明成為一座大公園,讓百姓共享生態島建設成果。”崇明縣長唐海龍說。
不只是種樹那么簡單
綠化率已經那么高了,為什么還要種樹?“生態廊道不只是種樹那么簡單,是指按林旅結合、林體結合的發展思路打造景觀廊道,成片成帶增植、補植適應本地生長的具有鮮明色彩的樹種,并在林間預留可供行人和自行車通行的空間。”崇明縣建管委主任陳杰說。
“一鎮一樹”是崇明生態廊道最大的特色。在參考了公益林建設樹種名錄并經園林專家指導后,本著“適生適長,經濟實用,兼顧美觀,服務生態”的原則,崇明生態廊道建設樹種最終確定為桂花、楓樹、海棠、合歡、紅葉椿、高桿石楠、玉蘭、銀杏、無患子、烏桕、櫻花、欒樹、紅梅、櫸樹、北美紅櫟、槐樹,每種樹對應一個鄉鎮。比如,新村鄉是桂花之鄉,金桂、銀桂、四季桂,桂花飄香;廟鎮是楓情之鎮,紅楓、青楓、三角楓,每個季節楓葉都變幻著絢麗的色彩;中興鎮是櫻花之鄉,早櫻、晚櫻、十月櫻,櫻花盛開得嬌艷爛漫。綠華、長興、橫沙三個鄉鎮則是多樹種種植,居民和游客一路走來,色彩繽紛,隨季而變,美不勝收。
編輯:xiongsiyan
相關閱讀
城市綠化為什么不用韭菜?
近年來國家對環境的保護力度越來越大,大面積的植樹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環境的改善有很大幫助。特別是城市的綠化建設,綠化面積不斷擴大。各個城市的發展節奏非常快,到處都是高樓大廈,鋼筋混凝土結構。城市的街道上【詳細】
我國林草生態功能穩步提升
28日,記者從全國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現場會上獲悉:目前,我國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每年完成營造林1億多畝,撫育森林1.2億多畝,治理沙化土地5000多萬畝,共建設和劃定國家儲備林470【詳細】
鄭州建成生態廊道3600多公里
記者6月26日從鄭州市林業局獲悉,省會鄭州生態廊道建設初見成效,已建成林業生態廊道3600多公里,新建及提升綠化面積2.8億平方米,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生態支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