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我國城市大多缺少風道規劃 需啟動頂層設計
同時,城市風道建設前提是該城市區域盛行風向相對穩定。大尺度風場的預報和描述相對容易,但小尺度風場因為受到局部地形、湍流等的影響而非常復雜,尤其在復雜城市布局下。此時一些簡單的動力天氣預報風場已變得不再準確,不確定性很大,這對于城市風道設計、影響評估等產生很大影響,增大了規劃和建設難度。
另外,城市不是獨立的,城市之間有著相互影響。一個城市的風道建設可能有利于該城市,卻不利于其周邊城市;而周邊城市污染凈化的不利可能會反過來作用該城市本身。這種聯動性或者反饋作用使得城市風道規劃和建設變得復雜。
記者采訪了解到,由于城市歷史格局、現代路網結構及各時期規劃建設結果的限制,西安市中心城區道路紅線寬度較窄,建筑布局過密,同時又缺乏與大區域常年高頻風向走向一致的各類廊道,從而在城市風道建設中缺乏優良的基底條件。
當前,不少城市普遍存在工業企業布點不斷侵害環境質量、房地產開發不斷蠶食生態功能區的現象。專家表示,“清潔空氣廊道”的建設,經常會涉及到工業布局調整,牽扯到一些利益主體博弈,需要多部門協同、企業配合,共同推動,不可能一蹴而就。
啟動頂層設計 加強區域協調
為解決城市風道問題,西安市通過了《西安生態隔離體系控制規劃》和《西安生態隔離體系控制規劃導則》,今后“風道”將被嚴格保護,“風道”內禁止建高樓,只能修建重大交通設施。
但專家表示,盡管城市風道建設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但這一問題應從長遠出發,將其納入頂層設計,成為治污減霾的中長期措施。而風道建設不是一時一地的問題,還應加強區域協調,實現整體統籌布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建筑師崔愷說,新型城鎮建設需將“風道”建設納入規劃,大中城市要避免“大拆大建”。目前,“造城熱”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升溫,但多數城市規劃并未考量霧霾的影響因素。今后在城市規劃中,要優先考慮城市“風道”建設;對已經建成的、卻又阻礙風道建設的大樓,通過自然淘汰的方式,到達使用年限后再拆除,以免造成資源的浪費。
趙傳峰表示,城市風道的建設還應統籌配合城市其他規劃,包括城市工業區、商業區、居民區布局,城市建筑高度選擇和空間分布等。城市風道的建設是城市規劃中的一部分,不應獨立出來,綜合提高城市自凈化能力。
此外,建議加強城市環境和風場監測,繪制實際的“城市環境氣候圖”,克服城市小尺度風場和污染預測難度大的問題,為實際城市規劃設計提供指導。鑒于城市間的聯動性,建議城市風道的建設放在一個較大區域,如京津冀區域或者全國層面統籌考慮,盡量減少作為獨立系統考慮,避免潛在的成本擴大化和效果抵消化。
編輯:wang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