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成立生態文明研究院 欲為中國環保資政輔政
南開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11日掛牌成立。該院打通不同學科間的界限,整合環境科學、化學、歷史學、經濟學等10多個學科研究團隊,旨在中國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資政輔政、創新理論、保存歷史、傳播教育等方面作用。
該研究院院長由南開大學校長龔克擔任,他表示,從歷史發展的維度看,生態文明或成為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以后新的文明形式,代表新型的人與自然關系。就大學而言,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相比,需要更多的學科支撐起來發展,因此可以預見,生態文明需要現有的工業文明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科更多地交叉起來,產生更多的學科創新。
龔克介紹,南開大學擁有系統開展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研究的多學科集群優勢,多年來在相關學科開展了多方位合作的研究工作,產生了許多有影響的成果。希望多方努力共同把研究院打造成為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跨學科研究平臺、人才培養平臺、國家新型智庫、宣教基地與國際交流中心。
據悉,研究院將積極建構完整的生態文明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復合型人才培養制度,倡議成立由政府部門、高等院校、新聞出版機構和社會團體聯合參與的“中國生態文明教育聯盟”,主辦高水準培訓班,推出生態文明系列教材和慕課。研究院還將大力開展固廢處理、生態修復、循環經濟、生態城市建設等項目研究,開展環境治理政府、社會和企業行為與法規效率影響機制等方面的綜合研究,推動中國環境歷史文化研究,建設中國環境歷史數字資源庫。
在當日舉行的“生態文明與大學責任”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錢易,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市政協副主席葉文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王玉慶,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李正名,南開大學教授、天津市原政協副主席朱坦,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環境史學會原主席唐納德·沃斯特受聘成為研究院學術顧問。
論壇上,唐納德·沃斯特、朱坦分別以“萎縮的地球:現代歷史的生態視野”“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在南開”為題發表演講。論壇還召開了生態文明教育體系和共享資源建設咨詢、座談會,中國當代環境保護史記編纂和資料整理研究項目啟動會,中國環境史學科建設工作座談會。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三代造林人半個多世紀的持續奮斗,讓貧瘠沙地變成綠水青山,也獲得世界贊譽。5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宣布,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2017年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 【詳細】
國家沙漠公園建設管理需提質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國家沙漠(石漠)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北京召開,對36個沙漠(石漠)公園規劃進行評審。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參加評審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張守攻參加評審。【詳細】
廣東惠州生態方案出爐 建綠色現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出臺,該方案提出,從構建綠色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建立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構建安全的生態格局、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良好社會風尚等7項主要任務著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