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將現"園林城市" 延安新區綠化獨具匠心
合理規劃傾力打造生態新區
“這里視野開闊、綠化好、空氣新鮮,我們經常到這里來轉轉,看到新區建設越來越好,想象著以后生活在這里,感覺一定會很幸福。”楊家嶺社區的幾位住戶對記者說。
他們的幸福,得益于延安新區“生態宜居”的發展戰略:延安新區在建設過程中始終秉承新區與老城、傳統與現代、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著力構建綠色生態景觀建設,把新區打造成黃土高原上的“園林城市”。
據延安新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生態新區的出現,歸功于新區建設之初就制定出的生態規劃體系,新區不斷編制完善《延安新區生態建設規劃》,科學合理劃定新區建設過程中的開發區與綠化區,注重景與物的和諧統一,色彩搭配。明確各生態區的功能定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態格局。
在新區的發展戰略中,綠化是實現一個城市“生態打底”、建設生態城市的重要基礎。因此,新區管委會把綠化作為將延安新區打造成為一個“生態新城、魅力新城”的基礎設施來對待。隨著新區建設的全面展開和穩步推進,由逐步成型的山體公園、主體城市綠化、道路綠化帶三大綠色板塊共同組成的新區“城市綠肺”已雛形初現。
根據規劃,新區生態景觀將城市園林綠地、延安新區人文景觀、延安山體公園原始生態三大體系緊密相連,自然山水的生態景觀和革命圣地歷史文化的人文景觀相結合,屆時人居環境和城市品質將得到有效提升,“生態延安”的理念得到充分彰顯。
如今,驅車行進在前往新區的寬敞道路中,抑或漫步在新區的大道上,兩旁綠樹成蔭、高低起伏,沿途中不時會看到有行人或停或站,舉著相機或手機拍照留念……這些場景,是新區生態景觀規劃科學、有效的充分體現,同時也折射出了延安新區在道路綠化過程中人的參與度,重視居民戶外行走過程中的舒適度和感觀度。充分體現延安新區在強化城市綠地生態效益的同時,特別強調宜居城市生活環境的設計。
現在的延安新區道路綠地層次分明、綠意盎然,景觀綠化系統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環境,已建成的綠化帶和綠化公園深受群眾喜愛,生態宜居的城市形象不斷得到提升。
生態環保構建城市慢行系統
新區建設,最注重的就是“宜居、宜業”功能,在新區建設過程中,延安市委、市政府大處著眼,細微處落筆,不僅在交通上注重與老城區搞好無縫對接,實現新、老城區一體、互融共同發展,而且同步建設配套服務設施,提高了新城區的吸納承載能力。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而言,新區特別注重公共交通、慢行系統、綜合管廊和公益事業建設,規劃了專門的自行車車道和步行道,在新區中央環線兩側規劃分布有寬15米、其他主干線分布寬10米的帶狀公園,形成城區內部的生態觀光區,騎著單車或是散步在新區大道上,可以隨時享受生態采摘的樂趣。新區的建設者們滿懷信心地稱,他們要把新區打造成延安一個重要的婚紗攝影外景基地。
除了景美,新區在規劃中還特別注重節能環保,充分利用透水磚、儲水池等設施,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
科學論證,有序規劃,促進雨水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實現景觀與生態的深度融合。此外,在城市新能源的利用、綠色交通系統、城市生態自我凈化系統的設計方面,都將綠色生態、低碳環保、節能降耗的理念貫穿于始終,形成了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布局、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
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區域未來發展的長遠大計。延安新區是一個具有無限發展潛力的新興城區,如果率先跨入生態文明社會,不但能實現區域的永續發展,而且將極大地推進延安市、陜西省的生態文明建設。同時,也將作為處于黃土高原的其他城市突破發展瓶頸、華麗嬗變并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發展特色的一個成功范例。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新區綠化是一種美化,有樹、有水、有石、有假山,還有竹林等一些富有詩情畫意的樹種來襯托。一個“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的區域性城區的美好愿景正在變為現實,呼之欲出,令人向往。我們可以想象得到,未來延安新區必將是一座充滿詩情畫意、園林景觀的新城。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