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明確定位協同發展 廊坊或受益最多
8月23日,備受關注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實施。自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4月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終于正式運作。
方向 構建世界級城市群
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京津冀整體定位是“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優化,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
與會專家也認為,到2030年,京津冀城市群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跟美國的波士華城市群相媲美。不過,楊開忠指出,京津冀區域發展方式不是成為集中連片的大型城市,而是一個分散化、多中心的增長和發展的格局。
京津冀協同發展目標無一不圍繞“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展開。楊開忠指出,目前京津冀要做好兩個迎接。首先要迎接北京城市基礎設施的向外延伸,從而使周邊成為北京一日生活圈的一部分。其次,迎接天津一日生活圈的擴張,把一部分縣市融入天津的一日生活圈。
李鐵則認為,北京的服務業占比達75%左右,對周邊最大的輻射就是服務業的輻射。如北京市的旅游帶動了張家口崇禮的發展,廊坊近十年服務業比重增加,都和北京向周邊輻射的功能有直接關系。因此,河北應該考慮怎么樣把服務業架構和北京緊密聯系在一起,在這個基礎上配置交通資源。
楊開忠進一步指出,跟世界級城市群相比,京津冀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和經濟動線離海太遠,應該重點把京津冀沿海地區或濱海地區大力發展起來,引導人口城市或者產業向濱海地區大轉移。比如把曹妃甸特別是滄州建設成為大型城市,建議著手研究北京燕山石化向濱海地區疏解的方案。
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需要優質的生活品質。楊保軍認為,首都綠環和區域生態系統的建設這個是下一步的重要任務,比如說京津冀建設環首都的國家公園體系,北京到2020年建設30多個環城森林公園,和區域的生態網絡串聯起來,形成整個區域的生態系統,將對京津冀區域提升品質帶來動力。
手段 “兩只手”結合打破壁壘
與會專家認為,京津冀對接如果完全按市場經濟進行,難度非常大,因此要結合行政手段。
姚景源表示,政府和市場應該分工明確,要打破一體化的行政障礙,在行政、制度、規章等等束縛一體化的東西上做減法,讓生產要素能夠在京津冀自由流動,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最根本的基礎。河北承接工作主要從基礎設施上入手,剩下的交給市場,交給企業。
張占斌指出,未來,如何能夠在推進當中,將市場手段和行政手段的矛盾進行化解很重要。比如三地產業轉移,包括今后央企、總部從北京遷出,將來會面臨著三地之間財稅怎么分賬的問題,需要在大的格局下進行統籌研究。
在這之中,空港則是一個行政規劃與市場推進的代表性的例子。肖金成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的“三軸”之中,最重要的一軸就是京津發展軸,廊坊就在京津發展軸的中心。武清距離第二機場和廊坊很近,可以和廊坊率先實現規劃一體化。
楊保軍認為,空港帶動之下可以走輕型貿易的道路。京津冀城市群必須要跟國際產生密切的貿易,一是要依靠海港,海港在天津,是重型的;一是要依靠空港,主要在第二機場,是輕型的。機場建設將促進輕型貿易發展,培育出空港城,帶來非航空業務收入增長。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廊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駛入“快車道”
果樹采摘區里蘋果、梨散發著誘人的香味,養殖區里雞鴨遍地,游魚成群,再加上地頭上各種有機蔬菜已長成,到處呈現一派豐收的景象【詳細】
北京城市新規劃: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
北京新總規中的河北機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