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化”在行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布局新境界
近期,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黃浩濤在《學習時報》發表文章,梳理了習近平的“環保思想史”。他在文章中說:“對于生態的重視,習近平可謂一以貫之。在正定,在寧德,到浙江,到中央,習近平對生態問題有大量論述。他的一些論述和講話,對我國生態文明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的歷史演進,對準確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方向,指導我們搞好當代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在正定,習近平提出‘寧肯不要錢,也不要污染’;在寧德,習近平同志因地制宜,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的‘山海經’,鼓勵地方開創‘綠色工程’;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外重要會議、考察調研、訪問交流等各種場合,一直強調建設生態文明,維護生態安全。據統計,有關重要講話、批示等超過60次。”
確實是這樣,查閱媒體的公開報道,習近平在2006年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就對生態文明建設有過一段非常精辟的論述:“在實踐中對這‘兩座山’之間關系的認識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一味索取資源。第二個階段是既要金山銀山,但是也要保住綠水青山,這時候經濟發展和資源匱乏、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人們意識到環境是我們生存發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沒柴燒’。第三個階段是認識到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種的常青樹就是搖錢樹,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形成了一種渾然一體、和諧統一的關系,這一階段是一種更高的境界。”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關注有增無減。年初在云南,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立此存照”使人印象深刻——“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
在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在上海團、江西團,在廣西團、吉林團,習近平每次都談到生態環境問題。在江西,除了引用“落霞與孤鶩齊飛”之外,他還對江西的人大代表們說:“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發現,“綠色化”從理念到理論,從理論到實踐,內涵和外延已經十分豐富。
在經濟領域,它是一種生產方式——“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有著“經濟綠色化”的內涵,而且希望帶動“綠色產業”,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它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力戒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它還是一種價值取向——“把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
也就是說,我國現在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到了非常高的位置,不僅要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實現發展方式的“綠色化”,而且要使之成為高級別價值取向,要推動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加快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促進資源節約循環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朝著十八大確定的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目標大步前進。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