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首都治理經驗:倫敦——城市發展打好均衡牌
許多國家的首都往往也是人口密集的經濟發達地區,在自身功能不斷疊加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人口膨脹、交通堵塞、環境污染等一些共性的問題。本報從今日起推出“國外首都城市治理”系列,介紹一些首都城市在規劃和治理方面的經驗,以期有所啟示。
“早在19世紀,倫敦就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大城市,隨后的一個多世紀見證了人口的不斷增長,其中也經歷過衰退和人口減少”,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城市研究系教授里基·伯德特向記者介紹起倫敦市的規劃歷史,他說,“現在,隨著人口出生率的回升以及其他國家移民的遷入,倫敦市的人口達到了860萬的歷史性峰值。雖然同許多千萬人口城市相比,這不算多,但是仍給城市的管理和發展帶來了諸多新的挑戰,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移民涌入帶來的交通和住房問題。”
完善公共交通
復興“被遺忘”區域
“將近40%的倫敦人是在國外出生的移民,他們給倫敦帶來了新的才能、技術,擴大了與國外市場的聯系,極大增強了倫敦的國際競爭力。”但移民的增加也抬高了住房價格,造成了交通、醫療和教育等公共資源的緊張,考驗著這座城市的包容力。近期,移民成為英國政府辯論的主要話題,折射出城市居民對此問題的關注。
伯德特告訴記者,“移民控制是中央政府層面的政策問題,倫敦市政府并不能采取任何政策去限制人口的數量,由此來說,市政府所能做的只能是通過城市規劃來保證住房、交通及其他基礎設施的合理需求。”
為解決交通問題,倫敦市政府大力發展地鐵、軌道交通、公交、出租車等公共交通,打造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緩解人們的出行壓力。同時收取交通擁堵費,限制私家車上路,減少道路交通壓力。在倫敦,你能感受到公共交通已經發展到了極致,幾乎延伸到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通過公共交通,你能很方便地到達想去的任何地方。政府還不斷配備新的技術,譬如出租車新的節能環保裝置,滿足城市的環保要求。
此外,更為重要的是,倫敦市政府通過公共交通的規劃設計,達到分散人流,促進城市不同區域均衡發展的目的。以東倫敦地區為例,過去這里被視為貧窮、衰敗的地區。為了復興這塊“被遺忘”的地區,倫敦借2012年籌備奧運會之機,將75%的相關投資用于該地區重建,其中最大部分便是交通與公共設施,以期驅動區域的平衡發展。
其實,分流、平衡的思想早在上世紀30年代英國政府成立“巴羅委員會”時已經體現出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倫敦地區逐漸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大倫敦規劃”,即將城市工業區和居住區進行分離,構建城市內環、郊區圈、綠化帶、鄉村外環等4個同心圓,同時發展快速交通干線,在城市外環以外打造衛星城,將市區人口向郊區遷移,降低城市人口密度。
翻新歷史建筑
調控私人投資
走在倫敦市中心,你會發現相比其他國際大都市的高樓林立,倫敦市中心更多是一些老建筑。這些老建筑中許多仍被用作辦公場所、酒店和商店。據《每日郵報》報道,在倫敦,城市建設法規相當嚴格,主要以對一些老建筑重新裝修、進行室內改造來適應現代化的居住和商業擴張需求,盡量不建設高樓以避免破壞城市歷史風貌。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城市時代項目成員皮特·格里菲思告訴本報記者:“倫敦大量的歷史建筑是寶貴的資產。當然,為了適應新的使用需求,有許多地方需要翻新或者整修,譬如許多老建筑仍然使用舊式取暖,這需要調整。如何在保持建筑歷史風貌的同時進行翻新,并與周邊環境相協調,這是一個巨大挑戰,但這樣的努力非常值得。”這些歷史建筑不僅在新時期仍然發揮著作用,同時由于保留了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很多國際游客來倫敦旅游就是為了一睹百年歷史建筑。
城市仍在擴張,人口不斷增加,建造足夠的住房成為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題。格里菲思告訴記者,“由于倫敦的住房投資政策主要由中央政府來管,受私營資本驅動,倫敦市政府無法控制住房投資。所以為了緩解住房短缺和房價持續上漲,倫敦市政府只能從城市規劃角度著手,在一些以前的工業區促進私人住房投資,這些地方往往公共交通比較便利。”
格里菲思告訴記者,城市規劃是包括住房、交通、土地使用、經濟增長以及社會平等在內的綜合考慮和安排,既需要考慮歷史繼承,同時也需要根據新的需求,平衡不同區域的醫院、學校、交通、公園等服務分配。
打造“口袋公園”
擴展宜居空間
就公共基礎設施來說,在倫敦,除了傳統的交通、學校、劇場、醫院等,還有分布在市區各處的公園以及綠色走廊。除了海德公園、攝政公園等8處皇家公園外,社區附近一般也會有小型的公園或者戶外健身場所。這些公園不僅綠化了城市,也為居民休閑、娛樂提供了公共空間。隨著天氣逐漸轉暖,參加戶外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各大公園成為名副其實的熱鬧場所。
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曾經說過,“經過精心設計的公園應該具有許多不同的用處。”閑暇時間各處公園是居民健身、休閑的場所,節假日則變身為熱鬧的集市、表演或比賽場地。在公園宣傳欄上,經常能看到老年人戶外活動俱樂部、小學生足球隊招募等廣告,公園成為居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維護這些公園,相應的政策支持少不了。其中關鍵一項是,倫敦市政規劃對綠地的保護相當嚴格,一般情況下城市綠地不得被占用開發。當然,城市土地畢竟是有限的,隨著人口的增加,要想增加新的綠地已經十分困難。為了在既有基礎上改善城市綠化環境,倫敦市近期提出了“口袋公園”計劃,由倫敦市政府資助2000萬英鎊,在倫敦市區內打造100個“口袋公園”。顧名思義,“口袋公園”意指比較小的公園,一般是將一些荒廢、雜亂的街道角落或者建筑之間狹小空地進行整理、改造,營造小型花園及休閑地,為附近上班人士或居民提供一塊清新的綠色公共空間。值得一提的是,打造“口袋公園”并非由專門的園藝人士負責,而是由愛好環保的志愿者完成。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