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新加坡:樹木是城市的“長者”
從機場到居民代表團入駐的酒店需穿過半個新加坡城,隨處可見的中文和華人面孔會讓人產生來到了中國華南某城市的錯覺。不過沿途高大的椰子樹和大片大片的綠地則時刻提醒著你,這里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花園城市——新加坡!
與國內在鋼筋水泥間“生存”的綠地和樹木相比,新加坡的綠植生存條件要優越很多,大部分樹木擁有的空間甚至比道路還要寬闊,這也引發同行的中新天津生態城居民不由發出“我們是在城市里做綠化,人家是在森林里建城”的感嘆。
事實上,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只有700余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是填海造陸形成的,對于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來說,保留了如此大面積的綠地確實是一件非常“任性”的事兒。而了解一下新加坡的歷史就會發現,“在森林里建城”也似乎有據可考。相傳13世紀時,一位蘇門答臘王子在第一次踏上新加坡島游歷時看到了一頭紅色身軀黑色頭顱的野獸,有人認為,這很可能是一頭獅子,于是王子就把新加坡島叫做獅子城。一個世紀以后,獅子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雖然從戰爭的結果上看并無明顯的贏家,但新加坡卻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戰后的新加坡被各方遺棄,房屋全毀而淪為叢林,直到公元17世紀,今天新加坡的雛形才從叢林里再次被建造出來。
當然,不論是天然的濕熱環境還是熱帶叢林的基礎,都不足以保障一座城市中的綠色植被不被破壞。隨行的新方志愿者告訴記者,在新加坡任何人不得隨意破壞樹木,想要在新加坡砍伐有歷史的樹木則更加不可能,有些大樹的砍伐成本甚至高達每棵100萬新元。如果房產建筑商們確實需要樹木騰地方,則需向政府押上一大筆款項,直到移植的樹木成活為止。
除了嚴厲的懲罰措施,新加坡法律也向為綠化作出貢獻的人提供獎勵。例如有花園的住宅如果不筑圍墻,讓花木供路人欣賞,就可減繳房地產稅。而對城市綠化有杰出貢獻者,總統還可能會親自授勛等等。
“我們從惡劣的自然環境中走出來,并且會走向更為發達的文明,但我們從來不打算放棄對自然的尊重。”這位志愿者說,道路兩旁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樹木都有著數十年的歷史,他們是這座城市的長者,理應受到人們的尊敬,即便是沒有法律,人們也不會去傷害它們,因為與自然共生的生態意識已經融入到每一個新加坡人的心中。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在花園機場中欣賞全球落差最大室內瀑布
4月11日,屢獲世界最佳機場的新加坡樟宜機場再添喜訊。連接3個航站樓、擁有10層樓高、以玻璃、鋁、鋼筋為主材料,內部布滿綠植和自然景觀,兼具商業、休閑娛樂等多功能體【詳細】
羅華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歷程
新加坡今天享有清潔的空氣、干凈的水、清潔的土地、高標準公共衛生,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清潔宜居城市之一。不過早期新加坡的情況并非如此【詳細】
新加坡景觀專業考察 TIERRA事務所拜訪交流
2018年7月16日,由中國風景園林網組織的新加坡園林景觀專業考察團再次啟程。來自上海、廣東、江蘇、山東、四川等地多家園林企業的領導、設計總監、項目經理等參加考察。 在為期一周的考察之旅中,大家將參觀新加坡多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