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挖掘遺存價值 保留文化印記
【編者按】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及其有特殊文化背景的歷史空間是重要的文化遺產。解決好歷史遺存的保護和利用、新建筑與歷史空間的有機融合、煥發歷史空間的時代活力是當前面對的重要課題。
江蘇是保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最多的省份,在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現代化快速推進的時代背景下,如何處理好新與舊、保護和利用、傳承和發展,既是城鄉規劃建設行業的時代命題,也是社會共同關注的跨界文化命題,對此,江蘇從未停止過探索的腳步。
古為今用 讓歷史空間“再放異彩”
“巴黎到處是工地,但不是建設新的,而是維修老的。當保護城市文化的愿望已經成為自覺而頑強的民意,誰還會為巴黎的文化操心與擔心 ”14年前,著名作家馮驥才在談到保護歷史文化空間時發出這樣的感慨。在城市現代化改造中,城市文化保護與城市建設發展看似是矛盾的,但對于歷史文化遺存的態度,實際上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素質。
14年后的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對于歷史文化空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站在歷史的角度和大文化的層面,“保護和再利用相結合”的理念,已經在我國生根發芽,并在江蘇蓬勃生長。
蘇綸場:工業遺產的鳳凰涅槃
工業遺產是城市近代轉型過程中的特殊遺存,代表了新興產業曾經的興盛與繁榮,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類歷史遺產,因其用地規模較大、建筑空間高敞而有可能容納許多新的城市功能,是所有文化遺產中最容易創新利用的一類。
蘇綸廠,一座飽經風霜的百年紡織老廠,老蘇州的象征;蘇綸場,一座洋溢時尚元素的現代城市綜合體,新蘇州的標志。從蘇綸廠到蘇綸場的蛻變,注重文化傳承的蘇州人沒有采取推倒重建的粗暴簡單方式,而是在改造中保留原有廠房框架與風貌,從里到外裝飾一新,讓這座承載歷史記憶的近代工業遺存“原地復活”了。
“可以說,在老蘇州,如果誰不知道蘇綸廠,肯定就不是蘇州人。”據蘇州市規劃局總設計師相秉軍介紹,蘇綸廠創建于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位于蘇州市南門,隸屬于滄浪區。它曾經是蘇州近代民族工商業崛起歷史的標志,解放后經改造,成了蘇州最大的國營棉紡廠。
歷經110年沉浮,2004年,蘇綸廠停產。2007年,改名為“蘇綸場”。目前,蘇綸場已成為一座集購物、休閑、餐飲、娛樂等為一體的蘇州最大規模的城市綜合體,也成為長三角地區最具規模、最有特色的城市綜合體之一。
“作為蘇州近現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蘇綸場項目在建設中以保護城市歷史記憶為前提,對蘇綸廠的歷史遺留進行最大限度的保護與利用。”相秉軍說。
蘇綸場為未來的城市保護更新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即在工業遺產的改造更新中,如果能夠充分考慮到工業遺產的可利用性,不僅能極大地提高土地本身的綜合價值,更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改善城市的經濟社會人文環境。而像蘇綸場這樣,在建筑原址上浴火重生的工業遺存分布于江蘇許多城市中,如無錫茂新面粉廠改造、常州國棉廠地塊改造等,它們以不同方式強調著工業遺產作為城市文化資源的特殊價值所在,并以創新性的設計構思呼應城市的發展需求。
金陵機械制造局:歷史地段的重生
走進南京晨光1865創意產業園,一棟棟清代、民國和解放后不同時期的特色風貌建筑掩映在綠色蔥郁之中,現代氣息的創意企業、餐飲、酒吧傳遞著活潑與靈動之感,仿佛置身于古今交融的奇妙境界。
位于南京老城南的晨光1865創意產業園,占地21萬平方米,北臨秦淮河,南接雨花臺風景區,被定位為南京地區高檔的商務活動和文化交流中心。
晨光1865園區的前身為金陵機械制造局,由時任兩江總督的李鴻章于1865年9月創建,它是中國近代工業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是我國近現代工業廠區的典型和杰出代表。2007年,南京市對其進行保護開發,創建了“南京晨光1865科技創意產業園”。目前,金陵機械制造局歷史文化街區是南京9片歷史文化街區之一。“與其他類型的空間類型相比,歷史地段承載復雜多樣的城鎮功能,保護和整治的難度最大。因此,在歷史地段中的創新設計所面臨的挑戰也更為艱巨。而金陵機械制造局歷史街區的保護利用將文化保護與商業理念結合起來,依托其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不可復制的原創清及民國建筑風貌、獨特的園區生態環境和周邊優越的旅游資源,進行有益的再開發利用,有效地將精神價值、旅游價值、產業價值和研究價值融為了一體。”南京市規劃局名城處處長王昭昭對筆者說。
目前,金陵機械制造局歷史文化街區所在的晨光1865創意產業園已引進企業80多家,并被授予國家動畫產業基地、“江蘇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南京市都市產業園、南京市文化產業基地等多項稱號,經濟發展良好。
“歷史地段的創新再利用,通過對地段中局部節點的功能提升和空間重塑來帶動整個地段的振興。如同針灸的‘點穴’法,能夠以‘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策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奇特功效,從重要節點空間入手來‘醫治’歷史地段整體性衰敗的問題是積極有效的。”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周嵐說。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古運河畔“長”出生態公園
4月15日,位于江蘇揚州南部城區的古運河畔,占地3300多畝,總投資57.48億元的三灣風景區,鮮花怒放、綠樹成蔭,春意盎然。經過兩年多的規劃改造,昔日雜亂不堪的城中村和灘涂地,變成了集生態保護、休閑觀光、運河文化等功能【詳細】
UED設計年會系列活動在江蘇省宿遷市成功舉辦
2018年1月19【詳細】
江蘇古建園林有了數字博物館
江蘇古建園林營造數字博物館運用現代數字化網絡技術,通過圖片、視頻、三維圖像、互動視效等技術,解析江蘇傳統建筑和園林營造工藝與特色,展現傳統建筑與古典園林的構造機理、營造方法和文化內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