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 積極發展中國特色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已成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國際大都市都以建設低碳城市為榮。近日,國家發改委公布國務院已批準《中國-新加坡天津生態城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
中國-新加坡天津生態城是中國與新加坡兩國間的重大合作項目,著力建設一個社會和諧、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生態城市。把生態城建設成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加快建設生態文明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對于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推動城市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彰顯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決心、促進綠色發展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據中國低碳網記者獲悉,天津生態城是借鑒了新加坡許多成功的經驗,雖然現在處于初級階段,但初期達成的成果值得借鑒。
天津生態城可借鑒經驗
(一)確立綠色發展的目標和路徑。天津生態城根據中新兩國政府簽訂的框架協議,確定了"四三二一"的發展定位與目標,即:四個領域,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科技、生態文化協調發展;三個和諧,實現人與人、人與經濟活動、人與環境和諧;兩個輪子,實現新型城市化和產業化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一條道路,努力走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建設發展道路。目標是終極點,路徑是方向,低碳城鎮的建設需要因地制宜,樹立適合自己發展的目標,把握正確的方向一路前行。
(二)產業發展實現綠色化低碳化。把現代服務業作為主導產業,規劃建設動漫、影視、科技、信息、節能環保等產業園區。嚴格按照環保標準制定項目準入條件,出臺主導產業促進辦法,引進環保企業,形成以文化產業、信息技術、節能環保、金融服務等環保產業發展鏈條。
(三)采用綠色建筑。天津生態區強制推行綠色建筑,制定了高于國家標準的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準體系,建立了第三方評價機制,對所有建筑的設計、施工、運營、評價等進行全過程控制。
(四)全面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積極優化能源結構,大力開發利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天津生態區所有住宅全部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絕大部分公共建筑利用地熱制冷制熱,道路照明大量采用風光互補路燈,建成了我國唯一的城市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
(五)非傳統水利用形成規模。構建了以雨水、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為主的非傳統水資源利用體系。編制完成具有生態城特色的綜合水務管理導則。建立屋頂、道路、小區、廣場、綠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統,雨水用于景觀補水。
(六)積極探索城市建設管理新模式。按照城市發展需求,建立多層次,多方位的服務機制。
國外可借鑒經驗
(一)倫敦
英國是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并積極倡導低碳經濟的國家。前任倫敦市長利文斯頓于2007年2月發表《今天行動,守候明天》,宣布到2025年將二氧化碳減排降至1990年的60%。
倫敦市低碳城市建設采取主要的措施有:
幫助企業減少碳排放。幫助企業提高減碳的意識,并提供改變措施的信息。鼓勵所有企業的新投資都要向低碳一體化過渡。
綠色交通。通過引進碳價格制度,征收二氧化碳稅,根據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向進入市中心的車輛征收費用等激勵機制,降低地面交通運輸的碳排放,大力發展電動汽車,將倫敦打造成為歐洲電動汽車的首都。
綠色建筑。改善現有和新建建筑的能源效益。推行"綠色家居計劃",向倫敦市民提供家庭節能咨詢服務;要求新發展計劃優先采用可再生能源。
智能電網。推行智能電網,發展低碳及分散的能源供應。在倫敦市內發展熱電冷聯供系統,發展小型可再生能源裝置(風能和太陽能)等,代替部分由國家電網集中供應的電力,從而減少因長距離輸電導致的損耗。
政府綠色采購。市政府嚴格執行綠色政府采購政策,采用低碳技術和服務,改善市政府建筑物的能源效益,鼓勵公務員養成節能習慣。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農業農村部7月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表示,將進一步做好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詳細】
國際風景園林與綠色發展交流會在秦皇島舉辦
來自美國、法國、新加坡、韓國等國和中國的2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討風景園林與城市發展之路,探索濱水城市、海綿城市、特色城鎮的景觀設計與實踐【詳細】
我國綠色發展應遵循哪些路徑?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詳細】
生態文明建設應重視發揮碳匯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