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尾水生態處理項目運行 蘇州生態濕地引關注
10月15日上午,來自國際水協會(IWA)20多個國家的60多位外國專家和近30位國內專家來到常熟新材料產業園生態濕地處理中心,參觀了這里的人工濕地。該濕地為蘇州省內首個用于提升工業尾水水質的項目,經它處理的水質可達地表水IV類水標準,后全部給企業回用,實現水資源再生循環。記者得知,該項目現已正式運作,一期工程每天可處理4000噸工業尾水,而這些尾水原本是要排入長江的。
常熟新材料產業園生態濕地處理中心位于望虞河畔,北依長江,南鄰太湖,該項目的建設填補國內污水處理廠尾水到地表水之間的生態水處理技術空白,解決了國際難題,作為全省首個利用生態濕地處理中心實現化工園區污水資源化與循環利用的工程,它能為實現化工園區工業污水的再生處理和循環利用開辟新路。記者在現場看到,項目除主體生態濕地工程外,還配套建設太陽能電站、監測中心等內容。
據施工方蘇州德華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生態項目事業部總經理程鵬宇介紹,項目首次應用“單元濕地”概念,其主要工藝路線為“調節池-垂直流濾床-生態塘-表面流濾床-飽和流濾床”,通過物理、化學、生物協同作用凈化低濃度廢水,脫氮除磷效率高,“進水濃度分別為10mg/L和1mg/L 的氨氮和總磷,出水時僅有0.7mg/L和0.3mg/L,這只有生態濕地才能做到。”
“它的投運不僅實現了水資源的再生利用,還從源頭解決了河道水質的污染問題。”北京科技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子富在參觀完后表示,以往的工業污水雖然是達標排入水體的,但其中仍存污染物會破壞水環境,而通過此項目能讓排出的工業尾水全部返回給工廠,實現污水“零排放”,值得在全國各地推廣。
對此,常熟市環保局生態文明建設科科長田國欣表示贊同。他指出,該生態濕地項目為當地發展循環經濟項目的一部分,標志著工業污水資源化利用有了進一步提升,帶動了工業產業鏈的生態進化,“我們想通過這一項目告訴大家,國內的工業尾水利用方興未艾。”
另外,蘇州的這塊生態濕地也獲得了國際專家的認可。國際水協濕地分會主席法比·馬席博士在接受姑蘇晚報記者采訪時稱贊道,眼前的濕地項目是他從事濕地領域20年中見過最領先的項目之一,“此項目運用了很多生態的概念和技術,如循環利用、低能耗等,項目中也提供了很多重要數據,叫人不可思議。”
編輯:wbqing
相關閱讀
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規劃實施
《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規劃(2016—2025年)》日前經廣東省政府審議通過開始實施。【詳細】
巢湖成合肥內湖 生態濕地美如畫
巢湖——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全國重點防治的“三河三湖”之一,最大水域面積約825平方公里。行政區劃調整讓巢湖成了合肥的內湖以后,市委、市政府全面啟動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詳細】
北京在污水處理廠上營造“雨水花園”
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大的污水處理廠——碧水污水處理廠日前完成升級改造,開始試運行。這是一座全地下封閉式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由10萬噸增至18萬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