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波士頓的微型公寓開發熱
波士頓房市反彈過程中出現小戶型熱,并非空穴來風。2012年第二季度,美國樓市還處于泡沫崩解后的谷底,許多地區的房價,仍然縮水30%,波士頓市中心連體式公寓的中等售價,卻打破了2008年的歷史紀錄。波士頓地區住房的租金,也在上漲。近郊的房價也出現強勁反彈,遠郊依然了無生機。
這一格局,給“新都市主義”的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持:汽車社會是不可持續的,經歷油價暴漲后,人們覺得到遠郊居住得不償失,重新向城市中心匯聚。這并非政府的頂層設計,而符合哈耶克所謂的自發成長,只是公共政策、城市規劃要為自發成長服務。
波士頓有著哈佛、MIT等一系列名校,不僅是大學城,也是科技、醫藥、金融的中心,是美國經濟發展的龍頭之一。即使在房市崩潰最為摧枯拉朽的時刻,波士頓市內房價跌幅也非常有限。但高房價也成為發展的障礙,剛畢業的大學生因為承受不了房價而遷出的問題一直使政府和社會充滿危機感。
中國近幾年關于樓市的公共辯論中出現過一種論調,即高房價提高城市的準入門檻,保障了人口素質,城市才能繁榮。美國城市規劃的主流思路則幾乎相反。早在1961年,簡·雅各布出版了《美國大城市生與死》,立即引起轟動,成為建筑和規劃學院學生必讀的經典。雅各布反對城市大規模的開發工程,特別反對推倒密集的破落地區,代之以低密度的豪華建筑。在她看來,城市的生命力來自于高密度和多元性,能夠把三教九流吸引到一起互相碰撞,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城市會慢慢死亡。那么,城市靠什么保持海納百川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必須保有一些低成本地區,讓那些兜里沒錢的人,特別是創意十足的年輕人,從事各種試驗性的活動。一些破敗的老城區,恰恰為這些創造階層提供了低成本的空間,即使創業失敗,也不會導致財政上的災難。而拆遷破敗的老城區,代之以豪華建筑,創業成本陡然提高,以至于大多數人裹足不前,最終導致城市的衰落。
美國人看重創新經濟,并不把富人當作經濟的主動力。不錯,富人往往相當能干,也會為發展提供資本。但是,他們的財富只說明過去的業績,他們成功以后,完全可以坐在家里吃老本。真正有創造力的,是那些還處于“進行時態”的未來富人、那些吃著方便面干活兒的蝸居蟻族。生活的矛盾在于,這些創造力處于頂峰的年輕人,往往囊中羞澀,喬布斯當年就是到處撿易拉罐、到教堂吃慈善晚餐。一個城市能否給這些人提供低成本的立足之地,成為競爭力的關鍵。
當今的大學生,一畢業就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根據美國教育部的數據,2007年的大學畢業生中,三分之二是借錢上學。這個數字很可能是低估的,因為沒有包括借貸的家長。在借貸的畢業生中,2011年平均負債額是23300美元,其中10%負債額達54000美元,3%超過10萬美元。大學生的起薪一般都比較低,除了支付社安、醫保等等費用,要償還學費,收入高的還要支付不少稅款(單身者稅率往往較高),租房的錢就不多了。另外,年輕人單身比率高,喜歡社交,市中心就成了他們的匯聚地。單身生活漂泊不定,年輕人很少有買房的欲求,回家只是睡個覺,租一間斗室足矣。許多在波士頓金融區和科技區上班的年輕人,擁有碩士學位,年薪高達6位數,但還是喜歡到市中心蝸居。
對于這些人,30平米的房子足夠,但出門要有酒吧、餐館、影院等文化設施和自己上班的公司。而步行空間,能夠創造更多的人際互動,也十分重要。
可是如今的波士頓,已經很難像雅各布說的那樣利用舊建筑發展廉價空間。老城區多是三四層的舊式石頭房,一小套動輒百萬美元以上,是房價最高的地方,周圍高層見縫插針。海港碼頭一帶,過去被高速公路體系和市中心隔開,發展一度滯后,頗為空曠,但有臨海的景觀,最近幾年開發甚熱,很多財大氣粗的公司遷入。在這樣高速的發展中,如果不先下手為強,建設一批廉價的小戶型,地皮馬上會被各路豪強占據。因此,微型公寓計劃成為政府鼓勵開發的重點,以保證城市的發展后勁。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城市綠色基礎設施:規劃和實施的戰略方法
2013年,綠色基礎設施歐洲戰略被采用,并明確地涉及到城市空間。在歐盟層面,綠色基礎設施的概念已經根植于歐盟生物多樣性戰略中,因而明確地提到自然保護。在我們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護包括物種和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詳細】
健康規劃:英國綠色基礎設施(GI)規劃原則
親近大自然對于居民的身心健康舉足輕重。城鄉規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塑造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人居環境。在英國,積極應用規劃手段,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機會,逐漸成為規劃機構及各類自然保護團體的【詳細】
推進建設彈性城市 解決交通問題要靠規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強調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這一論斷對我們推進【詳細】
湖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今天,從國家林業局傳來喜訊,祁陽縣創建太白峰國家級森林公園通過評審,這意味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