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竹溪珍稀植物基地成功繁育2萬余株珙桐
9月25日,在竹溪縣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珍稀植物繁育基地看到,今春從溫室移栽至室外繁育基地的20000余株珙桐幼苗長勢喜人。負責實施珙桐人工繁育的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退休干部胡值朝介紹說,這些幼苗已順利度過高溫炎熱夏季考驗,標志著該縣人工繁育珙桐獲得成功。同時,也為珙桐今后批量進入珍稀苗木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珙桐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又稱“中國鴿子樹”,為落葉喬木,花奇色美,是1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留下的孑遺植物。在第四紀冰川時期,珙桐在大部分地區相繼滅絕,只在我國南方幸存一些,是國家8種一級保護植物之一,是我國獨有的珍稀名貴觀賞植物,被譽為“植物活化石”。
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存有2200多畝珙桐原始群落。由于珙桐種子休眠期長達10年,種殼堅硬,發芽率不高,人工育苗十分困難。為保存這一珍稀瀕危物種,胡值朝從2012年開始收集珙桐種子,并通過鳥雀過腹對珙桐種子進行脫脂和堅硬仁殼軟化處理。去年,珙桐種子在溫室中育苗成功。今年,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籌資220萬元,興建百畝珍稀植物繁育基地,用來繁育從溫室移栽出的珙桐幼苗。
編輯:wangxiao
相關閱讀
寧夏賀蘭山保護區發現珍稀植物裸果木
近日,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在野外調查中,于保護區南段大窯溝內發現20余株正值花期的珍稀植物裸果木。【詳細】
這些園林植物守護神 請別傷害它們(組圖)
捕食性天敵【詳細】
植保無人機效率這么高 為何農民難接受?
現如今,植保無人機幫助農耕早已不是圈內的新鮮事。和傳統農耕相比,它可以實現人機分離作業,高效安全、節約勞力,和大型農機相比,它又適合當前我國國情下農民自主經營、種植分散、土地規模不大的區域作業。而植保無人【詳細】
“植物熊貓”金花葵在湖南寧鄉試種成功
記者昨日從湖南寧鄉縣農業局農技推廣中心獲悉,瀕臨絕種的珍稀植物金花葵在寧鄉縣試種喜獲成功,種植面積已由2014年的幾畝擴大至今年的100多畝,4年累計試種面積近400畝,而栽植培管技術不斷改進提高,產量逐年增長,用途每年增加,產品不僅可加工食用,還可加工成酵素用于醫藥和高端保健食品,經濟效益正在不斷提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