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迪慶州城市面山綠化率達91%
誰能想到,30年前,香格里拉縣城、維西縣城和德欽縣城的面山曾經是荒山禿嶺?蕭瑟的秋風卷起漫天黃沙,饑餓的牛羊啃食著山坡上枯黃的草根。生態惡化,城市黯然失色。在迪慶高原,保護城市面山生態環境、保護香格里拉、保護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核心區的呼聲一天比一天強烈。
生態是生存發展之基。順應時代前進潮流,反映群眾愿望,迪慶州委、州政府提出“生態立州、文化興州、產業強州、和諧安州”的發展戰略,圍繞“綠化美化城市周邊環境,打造最宜人居環境”要求,建長效機制,加大工作力度,城市面山綠化美化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和階段性成效,使城市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美、空氣更清新、景色更迷人。
30年磨一劍,迪慶各族干部群眾向著既定目標戮力同心,攻堅克難。上世紀80年代初期,林業部門每畝投入10元到面山造林中,面山綠化幾乎靠義務植樹。進入90年代,國家長江防林工程開始實施,國家每畝投入30元,林業部門育林基金配套每畝20元,并開始嘗試企業、個體承包造林。到21世紀,天保工程、退耕還林、高寒山區植樹造林示范項目實施,造林投入達到每畝110元,全社會參與林業的積極性不斷高漲,造林的形式更加多樣化。僅21世紀以來的13年,全州在城市面山生態建設上投入的資金就達1.2億元。
從2004年開始,為攻克高原面山植樹造林難題,迪慶積極與省林科院、西南林業大學、中國林科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合作開展多項研究課題,并取得成效。通過不斷優化設計、優化造林模式,積極應用科技成果,迪慶城市面山造林質量不斷提升,城市周邊面山的林分質量不斷得到優化,由原來的單一樹種變成針闊混交、多樹種混交,由原來的單層林,發展為喬灌草配置的復層林,由原來的單純造林逐漸向綠化加美化的方向發展,城市周邊的森林生長越來越快,越來越健康。
長效機制讓山常綠,水長清。迪慶將縣城周邊面山全部納入公益林管護補償。林業部門抓住國家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機遇,通過多方爭取,細致工作,全州城市面山林地全部納入國家級、省級公益林補償范圍,林權所有者得到了應有補償,管護經費有了穩定的渠道。迪慶三個縣將保護城市面山生態環境納入地方性法規,加大保護力度,嚴格土砂石場審批,加強聯合執法,持續開展土砂石專項整治,全面清查和依法嚴厲打擊私挖濫采和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等違法違規行為。2011年以來,全州共關閉了33家砂石場。香格里拉縣還專門從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返還款中列支110萬元,專項用于破壞較為嚴重的砂石場進行恢復治理。針對德欽縣特殊的地質條件,州、縣政府及各相關部門一直把德欽縣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擺在重要議事日程上,不斷加大投入、治理力度,共計投入資金8780.3萬元。維西縣城境內頭道河和二道河是長期困擾維西縣發展的障礙,為加大治理力度,先后共計投入6100萬元。
30年造林,成果豐碩。荒山披上了綠裝,香格里拉變得更加美麗。經過30年的艱辛努力,全州三個縣城城市面山總面積達10萬畝,其中香格里拉縣城5萬畝,4.5萬畝已全部綠化;德欽縣城3萬畝,除難于造林的0.4萬畝外,已全部綠化;維西縣城2萬畝已全部綠化,綠化率達到91%。
乘著建設生態文明的東風,向著把迪慶建設成為綠色家園的目標,迪慶城市面山綠化的建設步伐更加鏗鏘有力,各族干部群眾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只爭朝夕的精神,圍繞“道路林蔭化、郊區森林化、城市園林化、庭院花園化”的目標投身城市面山綠化建設。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未來10年 河南規劃造林2252萬畝
河南省政府在鄭州舉辦了《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評審會,經過審閱、質詢和討論,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侖、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該《規劃》。【詳細】
重慶豐都:47公里長江兩岸實現綠化全覆蓋
“現在的長江豐都段兩岸,都被郁郁蔥蔥的林木覆蓋了,看不到一塊裸露的田土。”10月17日,說起長江兩岸的生態環境變化,豐都縣林業局產業中心主任潘登科十分自豪。近幾年,豐都補“天窗”、接“斷帶”,經濟林與生態林建設并重,縣境內47公里長江兩岸基本實現綠化全覆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8%。【詳細】
山東11市入選國家森林城市 生態綠化各有高招
記者從山東省林業廳獲悉,山東省日照市、萊蕪市獲新一批“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截至目前,全國共計137個城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