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青奧也是對市民“城市化水平”的大考
日前有報道稱:江寧開發區佛城西路附近金智路上有段道路,“幾天沒人來打掃,綠化帶成垃圾帶”。這段路約100多米,馬路兩側人行道和綠化帶內,到處扔著方便面盒、快餐盒、豆漿杯、餅干包裝袋、紙巾等生活垃圾。當地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問題早就出現了,主要是附近企業員工扔的。此前,他們曾聘請民工突擊保潔,但沒幾天綠化帶又成了垃圾帶。
“綠化帶成垃圾帶”,確實暴露出管理薄弱環節,需要用嚴格責任制堵死管理漏洞。當地有關部門也已表示,要盡快消除管理盲區,解決好金智路快車道保潔問題。只要有人去管,解決這段路臟亂差問題也不是難事。不過,“幾天沒人來打掃”就臟亂差到如此地步,暴露出一個更嚴重問題:部分市民的個人城市化水平滯后于社會城市化水平。面對青奧大考,當趕緊補上個人城市化短板,自覺提升文明素質,徹底改掉“隨手拋”等陋習。
看城市化水平實際上有兩個視角,一個是宏觀視角,即從社會角度看城市化。主要指農村人口不斷減少,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城市規劃不斷擴大,城鄉二元結構不斷改善,城市特質得到發展等等;一個是微觀視角,即從個人角度看城市化。主要指市民素質和都市文明相符合,不能生活在城市,行為習慣還是小農經濟狀態,比如亂扔垃圾、不講衛生,亂穿馬路、不講秩序。如今,南京城市化率達到80.5%。從社會化視角看,南京已經實現高度城市化。與之相比,部分市民的城市化水平明顯滯后了。“幾天沒人來打掃,綠化帶成垃圾帶”,為提升市民個體的城市化水平敲響警鐘。
每位市民當自覺強化“都市意識”。一是要有規則意識。城市有序運轉,離不開規則約束,要時時處處守規則;二是要有公共衛生意識。都市人口密度大,消費量大,極易污染,得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三是要特別講公德。都市是由一個又一個公共活動場所構成的巨大公共生活載體,如果大家都由著自己性子來,臟亂差現象就很難杜絕。正所謂:“一人丟垃圾,九人管,城市能管好;九人丟垃圾,一人管,很難管得好。”
“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無論什么時候,個人城市化水平都需要制度來規范和引領。《南京市城市治理條例》中各項規定都很細,操作性也很強,問題是要堅持嚴格執法,徹底杜絕“重建輕管”。外在約束緊而又緊,文明行為才能漸漸習慣成自然。社會城市化為個人城市化創造條件,個人城市化則是社會城市化內在支撐。每個人都從我做起,大家才能從高水平城市化中享受到更多福利。
綠化是城市外衣,建筑是城市骨架,環境是城市容貌,市民素質則是城市靈魂。市民素質如何,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最重要的標尺。為籌辦青奧會,南京上上下下都已動員起來。就硬件而言,把青奧會“辦得精彩、辦出中國特色”,南京已準備好了。現在,就看文明素質是不是能經受住青奧會大考了。讓我們牢記“厚重的城門打開之時我就是中國”,當好國家形象“得分手”。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特色小鎮建設:三大問題及應對之策
自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以來,形勢喜人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苗頭和認識偏差,這需要我們及時理清和調整。當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存在三大問題:以招商引【詳細】
基于人本理念的空間再造與城市治理
城市治理的根本目的是讓城市生活更美好,肩負著雙重任務:讓市民滿意,實現城市功能定位與發展目標。【詳細】
徐林:城市化是中國未來最重要結構性改革
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城市化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升級過程中是農業勞動力像非農產業轉移就業、農村人口向城市地區集聚居住,以及整個社會不斷適應這一變化的過程。我特別關注后面這句話,"整個社會不斷適應這一變化的過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