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私家園林鼻祖"習家池 7月1日將開園
7月1日,被譽為中國私家園林鼻祖的習家池將開園。擴建后景區占地35萬平方米,以習氏宗源為主線,打造具有漢晉莊院古風和中國郊野園林特色,兼具文化體驗、登山攬勝、休閑娛樂、民俗體驗、地域文化展示等綜合功能的風景名勝區。
一心三片八景打造華夏首園
習家池位于襄陽城南約5公里的鳳凰山南麗,地處一個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山谷內,為襄陽歷史上荊楚名門習氏宗族的聚居地和故里,是中國最早的郊野園林和私家園林。
從彩石路前往習家池,還未看到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田園、水車、荷塘的田園風光。
此次習家池景區擴建,以習氏故居地和郊野游覽勝地為主要內容,按功能劃分為祭田、高陽池館、文物保護區、習氏莊園、禊飲園五大分區,打造具有漢晉郊野私家園林風貌,集古園、古祠、古樹、古風、古韻于一體的自然山水園林。
園區結構上分“一心三片八景”。其中,“一心”為供游客瞻仰懷古的習池古韻,“三片”為田園風光的阡陌長水、休閑游玩的習池雅集及山野游憩的白馬尋蹤,“八景”為白馬澗泉、玉棠春色、曲水流觴、猿嘯青蘿、古墓云徑、習池古韻、松石間意、鳳泉阡陌。
據介紹,改造后的習家池景區是一個開放式園林,占地35萬平方米,是改造前的十余倍。
恢復歷史風貌一水貫穿全園
習家池建于東漢初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雖幾經興廢,但歷代均有建設,現存遺跡均為清代和近代建設。
在現存的文物遺跡中,習家宗祠是景區核心,養魚池是習家池的文化之源,六角亭、半池等園林景點都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均是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此次擴建,以習氏宗祠、習家魚池、六角亭、半規濺珠池等文物為核心,按修舊如舊的原則,恢復文獻記錄的周圍園林環境,形成文化內涵深厚的文物保護區。
同時,習家池景區還以現有山體為形,復建白馬寺,開引白馬泉,順著山谷而下,利用水系將塘、池、灘、潭等不同形態的面狀水體串聯起來,形成橋、島、疊水等水系景觀,并最終注入漢江。
作為貫穿全園的水體景觀軸線,每段水系都布置有不同的水岸景色,如白馬尋蹤區以自然山石作為護坡主材,配以蘭花等花卉,突出古樸優雅的風格。整個水系共營造了清泉石流、曲水流觴、風荷琴幽、桃源溪澗、習池古韻、田園水錐、蘆花飛雪等一系列層次豐富、動靜結合的水體景觀。
此外,景區內還有詩園、賢園,通過景墻,對曾發生在這里的故事進行介紹。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設計理論 | 十招看破中國古典園林構圖法
研究中式古典園林的目的有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