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城市發展拐點的東京經驗
京津冀一體化將要開始動遷一批產業,據媒體的消息鍛造和家具業將成為2014年清退出北京的重點。
與中國其他特大城市一樣,北京面臨的現實情況是,龐大規模的人口與有限的可承載能力矛盾突出,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外來人口難以在城市中立足,城市運營成本提高,運行效率下降。而另外一些中國的二三線城市正在重走這些特大城市的老路。這是中國城市在城鎮化過程中的一貫趨勢,那么像北京這樣搬遷產業,能否解決這些矛盾?
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存在顯著“拐點”
最新發布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2013的研究表明,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水平與城市人口規模、人口密度、流動人口占比等也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關系,但其發展路徑上存在明顯拐點。
以185個中國主要城市作為樣本,可持續發展水平與城市人口規模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在人口達到450萬之前非常明顯,相關性可達到0.65。而對于人口超過450萬的城市,其相關性則迅速降到0.21,存在著明顯的路徑拐點。
城市(建成區)人口密度與可持續發展水平之間的關聯性存在同樣情況。當人口密度小于8000人/平方公里,兩者相關性高達0.71。而當人口密度大于8000人/平方公里后,兩者的相關性幾乎消失(僅為0.08)。
類似地,外商直接投資FDI、外來流動人口占比也與可持續發展水平呈現出正相關關系,且同樣存在拐點。兩者的拐點分別出現在達到30億美元和當流動人口占比達到總人口的30%時。
人口規模450萬人、人口密度8000人/平方公里等拐點表明,對于中國城市而言,在達到這一數字之前,人口規模和人口密度的提高都有利于城市的發展,但跨過拐點后,進一步增加人口規模和密度雖不意味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水平或宜居程度會下降,但對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作用有限甚至幾乎沒有任何貢獻。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城市人口達到450萬人和人口密度達到8000人/平方公里是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進程中面臨的重要決策點。
中國多個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都已跨過了人口規模、人口密度、FDI和流動人口當中的三個或四個拐點,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沈陽、武漢和重慶。這11個城市覆蓋了1.55億(約21%)的中國城鎮總人口。盡管這些城市中的大多數目前擁有較高的可持續發展水平,但其通過增加人口等因素在原有模式上進步的空間已非常有限。如此大量的人口占比凸顯了問題的重要性。
類似“拐點”并未出現在國際領先城市的發展路徑上
但,對一些國際城市的相同分析表明,類似“拐點”并未出現在國際領先的城市發展路徑上。
在國際案例城市中,人口密度與可持續發展水平并無直接關系。多個國際城市的人口密度盡管懸殊很大,但這些城市均有優秀的可持續表現。國內可持續發展表現較為突出的城市如廈門、大連、寧波等基本上正處于中國人口密度的拐點(8000人/平方公里),其可持續發展水平已經非常接近國際對標城市(如哥本哈根和香港)。當越過這一拐點之后,僅有少數國內城市延續了高可持續發展(如深圳、廣州和杭州),其他大多數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水平都差強人意,如哈爾濱、蘭州和鄭州(人口密度約為1.1萬人/平方公里)等。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擁有相當或者更高密度的國際對標城市如紐約(人口密度約為1.1萬人/平方公里)、東京(人口密度約1.44萬人/平方公里)和首爾(人口密度約1.7萬人/平方公里)卻依然能夠保持非常優異的可持續發展水平。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花卉市場疏解搬遷現狀調查
從去年開始,北京花鄉花卉產業園、盛芳國際花卉總部基地、北京四環花木中心(四環花海花卉市場)、九州卉通花卉市場、花香源花木場、神天龍園藝場、金奇樹花卉市場等大型花卉市場相繼關停,商戶們的最終去向成為花卉從【詳細】
北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啟動建設
占地16000畝的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將啟動建設。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豐臺【詳細】
北京環球主題公園預算增加一倍至65億美元
據媒體5月7日報道,知情人士稱北京環球主題公園開發商在看到上海迪士尼樂園取得的成功后,決定將北京環球主題公園預算增加一倍至65億美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