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景區規劃的轉變與創新
2014-04-16 08:23:00 來源:中國建設報 瀏覽次數:
目標導向型與問題導向型相結合
莊優波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
我國傳統的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基本屬于問題導向型規劃,也就是說,首先找出風景名勝區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規劃措施。而西方國家例如美國的國家公園規劃體系則基本屬于目標導向型規劃,即在規劃體系中,每一個行動將與一個目標掛鉤,年度目標將與5年長期目標掛鉤,而5年長期目標又與公園使命掛鉤。
目前,我國一些風景名勝區正在嘗試將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結合,如梅里雪山風景名勝區。其總體規劃中建有3層次協同規劃體系,即目標體系規劃—戰略規劃—行動計劃。這個體系的規劃目標是以一種客觀的、可測量的形式表示,且不同層次規劃之間邏輯關系清晰。
以文化景觀方法論研究風景名勝區
韓鋒 同濟大學
中國的風景名勝區以自然為基底,反映了中國文化與自然之間長期而深刻的雙向建構關系,是中國“天人合一”傳統人文主義自然觀的完美實踐典范,是杰出的文化景觀。風景名勝區的性質決定了其規劃管理的方法論應屬于文化景觀方法論。在風景區規劃和管理過程中,必須自然與文化兩手抓,物質與非物質兩手抓,高度整合自然與文化價值,深度解讀自然與文化的相互作用,解說傳播歷史智慧,繼承與發展歷史智慧。風景區規劃應從風景區的價值體系和價值對象出發,以資源的完整性,真實性為研究重點,整合相關學科,針對性地制定規劃對象保護和利用策略,最終實現對風景名勝區文化景觀的整合。
深入研究景觀形成原因
宋峰 北京大學
中國的風景名勝區反映出了突出的地域性,主要體現在了以自然基底、歷史時期自然演化過程為表現的自然差異性和以人文環境、歷史時期人文社會演化過程為表現的人文差異性。對風景區或遺產地進行認識時,不能以已有的規章為約束,應該面向對象,充分考慮對象的特殊性。除了應對風景區(遺產地)級別、規模、資源構成、資源空間分布進行研究,還應該選取人文地理學中文化景觀的研究方法,對風景區不同歷史時期自然、人文演化過程格局與機制進行深入探索。
國家公園的英國視角借鑒
鄧武功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英國國家公園與中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非常相似,其成功經驗很有借鑒意義。其在中央政府層面,由一個部門對國家公園實行統一管理,不存在眾多中央部門分散、交叉管理的窘況,并制定國家法律,給予穩定的國家資金支持,同時還有社會基金資助。在管理中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在尊重私有權利的基礎上加強規劃的統一管理,規劃的公眾參與程度很高,對各類規劃申請嚴格審查;另一方面,大力發展伙伴合作計劃,與各級相關行政部門、各級議會、科研機構、社會團體等合作,既達到保護資源的目的,又促進國家公園內的社區發展。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