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生態城市建設的"精明法則"
向著低碳生態方向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大多數城市的選擇,在突破原有舊觀念和體制的大膽嘗試下,各個領域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生態城市不僅昭示著未來城市的發展需求,而且使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著轉變。轉變意味著多重挑戰,這些挑戰不僅來源于混亂的概念,更來自于模糊的建設路徑和偏差的實踐標準,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深度分析和梳理。
生態城市的選擇
帶來了巨大變化
近年來,中國的空氣、水和土壤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保守估計,全國眾多地區都受到了霧霾的影響,有些地區的地下水都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不斷擴大……值得欣慰的是:我們看到在如火如荼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以生態城市作為發展方向和目標,從被動接受引導,到主動選擇生態城市發展路徑。
有關“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提出后,相關部門積極響應。去年,聯合《中國周刊》、新奧集團等多家媒體、學術單位、企業各界舉辦的“生態文明·美麗城市”中國城市訪談錄活動,在對城市的訪談中相關部門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態度比以往表現得更為積極:各地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有關部門對生態建設表現出巨大的誠意與旺盛的精力。訪談中多位負責人反復強調“生態立市”的理念,表示“不僅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在走訪的每一座城市的未來發展規劃中,生態發展理念清晰可見。
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也發生了改變。住建部門提出“低碳生態城市”的概念,主導城市規劃向低碳生態方向發展,還設立了“人居環境獎”、“生態園林城市”等評比;環保部門提出“生態城市”概念,從環境與生態角度切入,主導生態城市建設;相關部門在全國設立“低碳城市”試點,從節能減排和產業規劃角度指導全國低碳省市創建工作。
生態城市發展
要選擇“精明”路徑
在全球范圍內,“生態城市”的概念目前還不統一,生態城市的發展路徑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但生態城市的內涵大家有一種共識——即經濟、社會、環境、資源都應該是可持續的。毫無疑問,生態城市作為一種城市理想,它應該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
探索生態城市的發展路徑,應該先設定目標,即目標導向。但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提倡“精明城鎮化”的理念,我們通過西方國家的實踐經驗,結合中國實際,提出精明城鎮化的15條路徑供參考:保護資源與生態環境;緊湊宜居的規劃設計;土地適度混合利用;適合步行的社區、建設有特色有活力的城市和社區;綠色交通;住房保障;公眾參與城市規劃;發展決策具有預見性、公平性和成本效益性;綠色建筑;城鄉統籌;低碳型規劃與發展;城市公共安全;智慧城市;循環經濟。這些路徑多是總體規劃層面的,具體要對這些路徑進一步細化分解,落實到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及城市設計之中,這應該是重點。
目前,全國各地生態城市建設的實踐熱潮為兄弟城市之間架起了彼此交流學習的橋梁。可以看到,類似“生態文明·美麗城市”中國城市訪談錄這樣的項目正在做方向性的努力。這類項目總結了城市規劃建設的優秀經驗,并借城市建設的實踐者之言,歸納出具有代表性和可復制性的城市生態建設實施細則。在生態文明起步之時,我們應更注重對本土經驗的推廣和借鑒。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中國項目致力于推動“低碳精明增長法則”在中國的實踐,我們正致力于將中國城市規劃建設領域“小而美”的實踐項目收集起來,從中提煉和總結可行的行動方案,為實踐提供參考。所謂“眾志成城”、“集腋成裘”。事實上,中國目前急需更多類似的組織,國內與國際組織分享生態城市建設經驗,建立合作交流平臺,傳播低碳生態理念,探尋適合每一座城市自身的“精明”路徑。
由“唯GDP”到“綠色GDP”評判標尺的過渡,就是由“小康中國”到“美麗中國”的華麗轉身的開始。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