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中國生態濕地工程投資129億元
——訪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馬廣仁
新近發布的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的濕地總面積在10年內減少了339 .63萬公頃,減少率為8.82%,其中337.62萬公頃為自然濕地。
濕地的減少,對中國意味著什么?保護濕地,我們該付諸怎樣的行動?記者就此專訪了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馬廣仁。
記者:目前濕地保護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馬廣仁:濕地保護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無法可依,我們現在確實需要一部法律。現在破壞濕地,我們只能從輿論上譴責、從道德上譴責,并沒有制度上的約束。
第二問題就是保護的同時,如何進行合理地利用。第三個就是更好地建立起保護體系。濕地保護的科技支撐,目前還不是很到位。
記者:中國目前有19個省級的濕地保護法規,但是國家層面沒有出臺明確的法律法規。您認為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馬廣仁:從2003年我們就著手進行濕地立法的調研,11年來,我們通過調研、通過協調,應該說在很多問題上逐步趨于一致。我們專門成立了有16個部門參加的國家濕地公約履約委員會。出臺國家濕地保護條例,需要各個方面的配合,各個方面達成一致,才能夠順利出臺。我想通過我們的努力,國家層面的濕地保護條例有望在一兩年之內出臺。
記者:我國在濕地保護和利用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馬廣仁: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試圖在農業發展中求解濕地保護之道。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加大生態保護建設力度,促進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
我們國家目前的利用,大約有四個方面,一是水資源的利用,比如建設發電站、大壩、水庫等。第二就是單一要素的利用,如魚、蝦、蟹。第三就是種植業、養殖業的利用。第四就是生態旅游的利用。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江西成立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
近日,江西省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成立,聘請復旦大學教授陳家寬擔任顧問。本屆專家委員會由來自生態環境、氣象、土壤、地理、監測、動植物保護等各個領域的31名專家委員組成,其中外省專家7名。【詳細】
海口市濕地保護協會成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詳細】
我國濕地保護率達49.03%
濕地通常是指陸地和水域的交匯處,中國的濕地資源豐富,城鎮濕地發揮著洪水控制、水源供應、廢物處理、綠色空間和生計來源等多種功能,是城市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承載著城市豐厚的人文積淀,為宜居城鎮創造條件。【詳細】
天津五大工程推動濕地保護與恢復
從天津市林業局獲悉,今年起至2025年,本市將通過實施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歷史遺留清理工程、生態移民工程、土地流轉工程、生態補水工程、濕地修復工程,推動全市濕地保護與恢復,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共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