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揚:新型城鎮化走向何方?
2014年2月15日,以“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國土區域城市經濟學家新春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國土經濟學會主辦,中國區域經濟學會、中國城市經濟學會、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和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聯合主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巡視員、研究員謝揚作主題演講,他認為,城鎮化需要綜合理論研究。
以下為演講實錄:
今年的主題很好,“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意義非常深遠。這是去年底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新的重要觀念,在此我想把城市化工作會議上與其相關的亮點跟大家重溫一下。
城市化工作會議精神里有這么一條。第一點,高度重視生態安全,擴大森林、湖泊、濕地等綠色生態建設比重,增強水源涵養能力;第二點是科學設置開發強度,盡快把每個城市,特大城市開發邊界劃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第三,要依托現有的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第四,在促進城鄉一體化中注重保留城鄉風貌,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情況下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據我了解,有些話是領導人直接批示寫進去的,我認為這體現了新型城鎮化的核心理念,為此還有非常漫長的道路要走。因為在原有城鎮化發展中,我們恰恰缺乏這些高瞻遠矚的考慮。
由舊路轉到新規方面,需要狠下大決心,下大力氣才能做到。所以今天我就講三個觀點。
城鎮化需要綜合理論研究
第一個觀點,國際上留給我們選擇的時間只有6年了。毫無疑問,上述理念是我國生態文明的一個升華,但是在當前國際關系的重要議題中,全球氣候變化談判卻沒有給我們留下多少選擇的余地。我們都知道未來氣候變化談判面臨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延長以《京都議定書》和共同帶有區別責任原則為基礎的南北原則。
二是逐步改變《京都議定書》中既有的格局。從2011年11月28號至12月9號,德班會議確定從2012年起到2020年后,適用于所有締約方的議定書,其他法律文書,經同意具有法律效益的將進行談判,最晚在2015年結束談判,2020年起生效。《京都議定書》和共同帶有區別責任的原則被削弱,我判斷還有可能被迫廢止,因為談不下去了。雙軌制模式將逐步被德班談判的單軌制取代,帶有強制性,如果不遵守,聯合國可派人到現場強制關停。所以我國政府在去年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我以為我們國家和民族尚未做好充分準備,我期望將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推向國際上的緊迫性來認識。
第二個觀點,全國國土規劃的整體性作用日益突出,主體功能區規劃還無法代替國土規劃。國土規劃調整需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城市帶,都市圈是城市化發展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必然形態。二是迫切需要明確大范圍按流域和區域制定國土規劃和實施管理。我們現在有全國總體的土地利用規劃,但缺乏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計劃之下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之上的全國國土開發整治規劃,以及與之配套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的修訂。在現階段盡快彌補全國各個地區國土規劃的空白,將此項工作納入政府的宏觀管理職能中來完善我們的體制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在此,我想舉全球氣候談判中研究的例子,說明綜合理論研究的重要作用。大家都知道有個機構叫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桌面委員會。分別于1990年、1995年、2001年、2007年發表了四次正式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編寫IPCC的工作組有三個,現在第五次的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的報告,關于2013年氣候變化與自然科學基礎已經于去年的9月份完成了,陸續向公眾和社會進行一系列宣講活動。
事實上政府間的氣候變化桌面委員會本身不進行研究,不會對氣候和其他相關現象進行監測,而在全面公開透明基礎上,利用公開發表科學成果對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及其潛在影響適應和減緩有關科協技術和社會經濟信息進行評估。每一次的IPCC評估報告發布都對氣候變化國際進程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包括聯合國的氣候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的誕生。我想第五次肯定也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據第一工作組聯合主題秦大河院士說,日本人曾經經過16年研究積累,提交將宇宙模型、全球模型與區域模型統一起來的方法。在第五次報告發表之前的一年,我想國土規劃對我國規劃體系作用就應該相當于這個超大規模的模型方法。國際規則制定靠的就是科學技術,要另搞一套就要有自己的殺手锏,我認為國土規劃可以成為這樣的殺手锏,因為中國生態問題核心是水的問題,而不是PM2.5等空氣問題。
新城鎮化應該回歸全球一般規律
第三個觀點,關注環境生態,但不要忘了我們仍然處于工業化階段。氣候談判未來格局影響的就是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我們能停止這個進程來換取生存的空間嗎?美國城市研究教授寫過一篇文章,中國的城鎮化面臨著問題的選擇。實際上關于產城融合觀點,是這位教授研究全球城鎮化的核心觀點。他曾經寫過發展中國家的城鎮化,將工業化與城鎮化的關系講的相當透徹,什么樣的產業能夠發展什么樣的城市,什么樣的城市能夠生長什么樣的產業,講的一清二楚。他是總結全國數百個城鎮化經驗得出來的結論。《城市和地理》這本書很值得閱讀。
十年前我與北京、清華教授討論過,為什么中國的產業理論和實踐極其發達,但是中國的城市規劃和規模的研究卻滿足不了需要?根本原因是這兩塊是脫節的,沒有結合起來。因此我們對新型城鎮化的理解不是簡單的用第三次工業革命說法來套用中國的實際,也不是以中國特色來回避國際上的挑戰。在城鎮化問題上,為了打破舊體制和舊觀念,我們在體制改革上過去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今后的任務依然繁重。但是在處理工業化和城鎮化關系上,起根本作用的還是產業結構,也就是發展方式的轉變。我們應該更多的回歸全球規律,而不是尋找捷徑。
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只有開發區經濟,沒有城市發展規劃,最終都是土地城鎮化超過了人口的城鎮化。雖然我們的城鎮化率超過了50%,但是我個人判斷我們面臨的是城鎮化率的增長率,在未來一個時期將進入衰減的過程。總之,“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這個中國城鎮化夢還是要落到城鎮化的產業與城市的發展融合之中,有了這個根基我們才能應對國際上的各種挑戰。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