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產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輔相成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明確了今后推進城鎮化所需要完成的6項主要任務。可以預見,新型城鎮化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其中,人的城鎮化是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它不僅僅是一個虛空的概念,而是包含了社會發展與多業態開發建設的系統工程。
2012年與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幅度分別為7.8%與7.7%,增速有所回落,結束了前幾年的“高增長時代”。盡管這樣的趨勢會成為一段時間內經濟發展的主調,但國家“穩增長”大基調的確定保證了國內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在此背景下,旅游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或將迎來新一輪增長周期。
截至2013年,中國人均GDP已達到6000美元,進入了中等收入階段,休閑旅游已成為白領人群的剛性需求。目前,我國國內旅游人數已經突破30億人次,平均每人每年旅游2.3次,與美國在2002年的數據4次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未來5—10年,我國旅游總收入增長預計將達到15%以上。再考慮到旅游開發所帶來的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旅游開發可被認為是新型城鎮化開發建設可供選擇的最優方式之一。
一 區域經濟對旅游地產行業的新訴求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大背景下,旅游業的地位不斷提升。作為旅游業承載主體的旅游地產將迎來新的商機。區域經濟對旅游地產有了新的訴求。主要包括三個方面:①對旅游產業持續發展的訴求;②對區域經濟優化結構,升級轉型的訴求;③提升城鎮化發展水平,推動城市建設的訴求。
對旅游行業本身而言,其基本訴求是行業增長速度與可持續發展,在追求旅游行業創造的經濟效益的同時,逐步關注旅游的公益性,注重旅游發展對提升民眾生活質量的隱性作用,逐步提升旅游接待量及產值。除了常規的旅游收入與旅游接待量等指標外,旅游的公平程度也逐漸成為衡量旅游行業發展的關鍵性指標,引導旅游從精英消費轉變為普通民眾的普惠性消費,促進“旅游惠眾與公平”。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造城運動”也是一種城鎮化欠賬
面對因過分追求城鎮化而帶來的繁華與破爛齊飛后遺癥,一些地方的對策明顯有些遲鈍,甚至到了相當被動的局面。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問題,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決策偏離了正確軌道。【詳細】
河南省以載體建設拓展城鎮化發展新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鎮化牌”,不斷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取得了顯著成效。【詳細】
專題丨特色小鎮,究竟該如何建?
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它沒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區”,它不是單純的“大工廠”,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特色產業,融合文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