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名嘴縱論城市公共空間的藝術審美
文化垃圾里怎能找到精神家園
馮驥才
白巖松:非常感謝“建筑界的肖邦”給我們帶來了一首語言的圓舞曲。接下來我們要請上馮驥才先生,他一直在為古老美好的東西請命,他要做一個阻攔者,雖然在推土機和拆遷機的面前他顯得那么渺小。他請了很多攝影師,用照片把那些美好的東西留下來,他要保留的是什么?他理解的公共空間的藝術審美又是什么?有請!(全場鼓掌)
我覺得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他所熱愛的,一定是整個世界的文化和藝術,他心里的藝術一定大于自己個人的藝術。當一位藝術家關注社會文化時,一定會首先關注這個城市的美。不過,面對當下中國的公共空間—主要指城市空間,我的內心是悲哀的。
城市的空間美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歷史的美,一是當代的美。一代代人的精神創造和審美形成一種歷史的美,這種歷史的美表達城市的個性。當代的美源自當代人把自己的創造放入城市之中。所以,城市的美,一方面是集體的創造,一方面也是集體的無意識形成的。
這兩種美眼下都存在問題:
一是我們一些中國人好像不太把自己的文化、歷史當回事,好像并不特別在乎城市的歷史美。最近30多年里,我們幾乎完全顛覆了城市的歷史美。這是一出悲劇,是由我們的無知造成的。
二是城市的當代美也受到各種侵蝕。商業的發達,使城市充斥著暴發戶式的審美,淺薄、庸俗、炫富和夸富隨處可見;房地產的高速發展,也給城市空間制造了大量難以清除的文化垃圾。
我們不僅失去了一些歷史,失去了前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同時還制造了大量的、非理性的、商業的文化垃圾堆積在城市里。在這樣的空間里,還能找到我們的精神家園、價值觀以及城市的個性和氣質嗎?在這樣的空間里,我們該把藝術家的作品放在什么地方?誰是這個城市的“甲方”?如果甲方不點頭,能把建筑作為一個夢想放在這個城市里嗎?
2013年4月,我在倫敦講學,在鴿子廣場看到一個雕塑臺,上面沒放任何東西。原來,雕塑家每年都要把自己的作品上傳到網上,由倫敦市民投票決定誰的作品可以放上這個雕塑臺。這讓我想到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政府和文化之間究竟該是什么關系?我覺得就該像這個雕塑臺一樣,政府搭臺,藝術家唱戲,而不是藝術搭臺、政府唱戲。這可能是一個很難逾越的橫桿;但如果越不過這個橫桿,藝術家所有的夢想最后都可能只是幻想,我們現在討論的任何問題就都沒有了意義。
所以,我特別呼吁:社會需要尊重人文知識分子、尊重藝術家,我們的公共空間需要給藝術家更多的自由,為他們實現浪漫夢想搭建一個平臺。這樣才能使美真正成為一個城市的勝利者。(全場鼓掌)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