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變 未來城市什么樣
當你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興沖沖地直奔向往已久的美食街,卻發現那里已是一片建筑工地,你一定很失望。雖然出發前你已經“搜索”了,知道了它的存在,但現實中你卻找不到它了。為什么?因為這座城市還不夠“智慧”,它的地理空間信息缺乏“現勢性”,不能感知“部件”的缺失和移位,你當然查找不到準確的信息了。
當前,微觀地理信息的實踐應用及公眾商業服務為技術成果的產業化運作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這是智慧城市建設中服務功能的重要體現。通過建立全面感知、快速傳達、積極響應的社會服務管理響應鏈,實現社會服務管理全覆蓋、全感知、全時空、全參與、全聯動。比如四川綿陽市推出的智慧城市套餐——“智能交通”、“智慧旅游”、“城市一卡通”,就是信息技術在社區服務管理智能化、公共服務網絡化方面的實踐應用。
如果把城市看成生命有機體,“智慧城市”應該是有感知的。物聯網是它的各個“器官”,互聯網是它的“神經”,云計算是“神經中樞”,大數據就是“大腦”。這是同方股份物聯網應用產業本部副總經理王恩勇在“智慧城市高峰論壇”上對“智慧城市”的解釋。他認為,城市運行管理的5個要素是基礎設施、公共安全、公眾服務、政務管理和資源統籌,而數據資源平臺的建設將成為有力的支撐。
2012年1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對智慧城市建設進行了詳盡描述,特別是在智慧城市保障體系建設中,提出智慧城市建設要有“發展規劃綱要及實施方案”、“專門領導組織機構”、“政策法規”、“持續的經費保障”、“明確的運營主體和運行監督體系”。2013年,智慧城市試點工作全面展開。試點城市將通過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公共平臺與數據庫的建立、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完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和應用示范的實踐,探索智慧城市建設模式、共享模式和服務模式。
隨著我國智慧城市體系構建工作的深入,實踐中的問題也逐漸顯現:一是如何突破信息孤島,完成橫向信息平臺整合;二是如何有效保證信息資源安全,避免地理信息“裸奔”;三是如何從頂層設計層面,做好智慧城市發展規劃。
智慧城市建設必須突破“條塊分割”、“信息孤島”問題。要以基礎資源數據中心為基礎,整合各部門業務數據,從而實現應用快速部署和交付,打通“屏蔽”。立得空間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業一部共享平臺分部副總經理游燕介紹了立得空間的“時空云平臺”建設,該公司對云平臺信息調用服務進行配置管理,把各行業的信息應用進行整合、制成模板,以豐富的二次開發接口和完善的后臺監控、高性能響應效率為用戶提供跨平臺信息服務。
大數據是智慧城市的引擎,在大數據時代,智慧城市的建設必須解決信息安全問題。“棱鏡門”事件將信息安全提到更高的層面。如何讓智慧城市建設的底層數據管理平臺更加安全可靠,成為我國信息技術平臺軟件研發的重要工作。專家預計,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圍繞新型數據應用,未來5年數據管理與系統將有新的突破,針對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安全性研發將成為重大專項課題。
在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屬于剛剛起步階段。針對智慧城市建設,從全局視角出發進行總體架構的頂層設計尚處于探索階段。據業內專家介紹,“智慧城市”的建設大體分為前期基礎設施建設、中期數據處理設施建設和后期的服務平臺建設,相關的建設參與者涉及電信設備制造企業、系統集成企業、數據采集分析企業、電信運營商和數據服務企業。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信息中心副主任郝力認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前提應是認知城市發展規律、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優化城市發展空間和建設時序,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相結合,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化決策支持,為大眾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務和社會安全保障。體現在6個核心方面:通訊、交通、水、能源、組織(人)、政務。毫無疑問,智慧城市最終帶來的是城市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跨越性改變。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殘障人士,一群被智慧城市遺忘的居住者
一群人聚在納什維爾的街角,有的坐在輪椅上,其他的在走路。他們手握著智能手機,陸陸續續到來,相互友好交談著;同時,有一名工作人員正在幫助他們登錄一個應用程序。他們分成小組,尋找那些具有歡迎殘疾人標志的餐館、咖啡【詳細】
莫斯科智慧城市計劃統籌各領域400多個項目
莫斯科信息技術局局長阿爾喬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