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西方公司看好中國綠色建筑商機
在寧夏銀川的一處保障性住房小區內,所有住房外墻上都安裝了太陽能設備(2012年12月17日攝)。
外媒稱,一直致力于將玻璃窗轉化成能源發生器的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日前宣布,他們開發出了一種玻璃窗,它不僅能調節來自太陽的紅外輻射,還能作為太陽能收集器。
據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0月30日報道,這種新型智能窗戶玻璃中含有氧化釩,能夠根據溫度自行調節其特性;當低于某個溫度時,它能讓紅外線通過,并起到絕緣體作用;而高于這個溫度時,它就能夠起到反射作用。氧化釩還能向窗框里的太陽能電池(能夠靠周圍的光發電)散射輻射量子。
研究報告發表在英國《自然-科學報道》上。報告作者之一高彥峰說,這一研究開發出了一種能夠即時發電和節能的概念型智能窗戶。
這種智能窗要出現在新建筑上可能還需要數年的時間,但該研究凸顯中國正一定程度上日益成為智能和節能建筑創新核心。中國巨大的建筑存量仍在繼續增長: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數據,中國建筑總面積從2000年的278億平方米增長到了2010年的486億平方米。據估計,到2020年,中國的民用建筑面積還將增加100億-150億平方米。到那時,與建筑有關的能源使用將大幅度增加,除非節能建筑技術和應用能夠普及。
報道指出,提高新建筑的節能性和加快現有建筑的改造是中國目前面臨的兩個巨大挑戰。
西方公司已經開始發現了中國建筑業創新建筑和節能設計的巨大商機。日前,美國建筑師學會向廣州珠江新城的利通廣場頒發了獲獎證書。這棟地上65層的建筑外墻覆蓋了能夠調控太陽輻射的玻璃瓦,而且其對角支撐的管狀結構可以減少建筑中心部分所需的混凝土,從而增加了樓層建筑面積,使內部更加開闊,提高了使用效率。證書中寫道:“這座建筑的實力源自其形式的簡潔、建筑體系的清晰以及其玻璃瓦外觀的表現價值;清澈、半透明、不傳熱、反射性好且明亮。”
報道認為,這些特質并非中國建筑業的代名詞,但它們對于讓中國的建筑更智能和節能將是至關重要的。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遼寧省將在2020年達到城鎮一半綠色建筑覆蓋
在沈陽建筑大學內有一座神奇的建筑【詳細】
綠色建筑≠屋頂花園,真相盡在高交會
如今,綠色建筑、節能建筑已經是全球建筑發展的大趨勢。其實早在2005年,我國已經開始推廣綠色建筑,但對于什么是綠色建筑,很多人還存在一些誤解。【詳細】
商務區博物館居民區 上海綠色建筑快速生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引,我國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框架體系不斷完善,發展循環經濟越來越成為產業園區及企業的共識和行動;生態文明、環保觀念深入人心,綠色生活方式日益成為民眾的自覺選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