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微生態才是微都市的靈魂
霍華德“田園都市”思想對建設新城市一直有著指導意義。“微都市”國際標準中,首要的即為都市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意欲打造一種環境友好型、資源集約型的都市空間。因為,“微都市”在建筑存在前,首先是自然存在。在鄭州車水馬龍的喧囂都市圈內,優美的生態環境幾乎成為了奢侈品,對于鄭州人來說,微生態被稱為微都市里的靈魂毫不為過。
渴望自然,鄭州人重視微生態
社會學家認為,“微都市”的現代生態理念不僅體現在有花草、有溪流,還應體現在居住其間的人群對于植物、河流乃至空氣的態度,最大程度保留人與自然、建筑與自然、都市與自然的有機關系,此即是微生態。
上路因為車多擁擠、上學因為學校少擁擠,時下鄭州越來越顯現出城市病的特征,隨著城市框架的拉大和外地就業者的持續擁入,鄭州的土地、水、能源供應都變得緊張起來;公共服務能力、社會事業發展、教育醫療資源、安全體系等社會承載能力也愈發脆弱。鄭州都市人越來越不愿意被現代文明割裂生活;盡管喜歡閃亮的霓虹燈,但鄭州人不愿意被燈紅酒綠牽絆了腳步。于是,親近自然,與自然相伴而居成為了鄭州都市人渴望的生活。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傍水而居,寄情于山水,可謂人居的極致境界了。近些年,一些致力于打造微都市生活的城市運營者把自然生態理念放在了諸多要素的首位。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不少鄭州市民認為,親近自然的微生態樓盤是宜居之所,是改變生活質量的源泉,家住思念果嶺國際社區的李先生對環境情有獨鐘。碧波蕩漾,魚翔淺底,百花爭艷,柳樹依依,“這里環境好,很清靜。我沒事的時候就愛拿本書來這里,坐在長椅上看看書,吹吹風。”
“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有水必然有綠色,綠色意味著生命”。然而,幾年前,翻開鄭州的地圖,記者卻很難看到大面積藍顏色的區域。由此可見,鄭州是一個山水資源相對缺乏的城市,能住進“伴山臨水而居”的房子,是很多鄭州老百姓的夢想。凡是有自然山水的流域,早已成為開發商必爭之地,然而,隨著城市建設理念的不斷深入,以政府和主流開發商為主體的城市運營商越來越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重整西流湖,再造龍湖……一個個大生態都市圈呼之欲出。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重視三方面問題
清清河水、古樸城墻、歷史老鎮【詳細】
城市設計讓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將上海等37個城市列為第二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我省廈門市名列其中。【詳細】
鄭曉笛: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特別研究員鄭曉笛發表題為《可持續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棕地再生的五個層級》的主題演講,從全球、區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