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槐蔭區對城區綠化和城市環境進行了全面“整容”。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大“整容”期間,園林部門開展“瘦身”行動,引領了節儉辦節慶的新風尚。原計劃布置的131余萬盆景觀花,“瘦身”后縮減到100余萬盆。 記者高倩
舊花換新顏
走在槐蔭區大大小小的街道上,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片綠樹紅花的美好景象。據園林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與往年不同的是,雖然這些植被看上去都是新的,但其中很多沿用了以前的盆景。他說,比如,充分利用了緯十二路、經七路、濟微路、拖機路與經十路叉口的石質花缽,以及經七路與經十路交叉口、槐蔭區政府門前的3組鐵質花樹。
同時,臘山河橋欄桿上懸掛的花箱,張莊路、濟齊路與二環西路交叉口布置兩組花卉小品中的花車、花轎等,則是多次循環或重新修繕改良后沿用往年的。“這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了不少開支。”這名負責人告訴記者。
5組立體造型縮減為4組
記者了解到,為迎接“十藝節”,園林部門預計在槐蔭區新增5組大型立體花卉造型。為減少成本,引領節儉新風,園林部門將原計劃使用的131萬余盆減少到100余萬盆。
這名負責人介紹,這些盆栽主要用在做立體造型和沿街擺放上,“部分夏季花卉仍然長勢良好并處于盛花期,故本次花卉的布置并未全部更新。”而是根據保留品種及顏色設計布置方案,減少用量。而原本計劃的五組立體造型縮減為4組,其中,“夢之門”歸到計劃外,沿用原有的“夢之門”,重新賦予它新的寓意。
實施移動綠化景觀
除此之外,實施移動綠化景觀也是引領節儉的一項工程。記者了解到,一些花卉盆栽隨著時間的推移,觀賞效果會下降,甚至枯萎。在節慶過后,有時一些盆栽不會再利用。
本次,園林部門會將經十路沿線、興濟河沿線橋體等擺放的桂花、藤本月季、紫薇等百余組,待觀賞效果下降后轉移至適宜環境下復壯,并循環使用。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