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泉州(海西)植物園又有重大調整——規劃用地紅線由原來的2487畝調整為4885畝,整個園區范圍“長大一倍”,預計到2020年整個植物園基本建成……這是前日記者從泉州市園林管理局獲悉的。根據該園總體規劃設計任務書(以下簡稱任務書),隨著最新用地紅線的重新敲定,“長大后”的植物園該如何修建、里面都有什么東西,目前植物園總體規劃設計方案面向全國招投標,預計今年10月初開標。
【整體規劃】
面積:4885畝增大了一倍
“具體位置沒有變化,只是園區范圍擴大,預計到2020年可以基本建成,并對外開放。”據該園籌建辦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泉州(海西)植物園位于泉州市洛江區河市鎮山邊村,毗鄰俞大猷公園,原來規劃紅線面積約2487畝,調整后的規劃總面積為4885畝。據悉,該項目是今年泉州市重點項目之一,也是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前提條件。未來泉州植物園距泉州市區約25公里,車程約30分鐘。該項目既避開了城市的喧鬧和污染,又具備較好的可達性,具有明顯的地理位置優越性。
定位:省內一流國內知名
據任務書顯示,該園擬建設成為福建省一流、國內知名的現代化城市植物園,以閩、臺植物物種保護與交流為重點,以園林景觀和自然野趣為特色,以科研和植物引種馴化為根本,兼備科普教育、觀光游覽、旅游休閑、健身養生等多種功能的綜合性觀賞植物園。該園將以搜集、保護、保存、開發利用閩臺地區植物資源為重點,同時適當引種國內外優良園林植物物種(種、品種),建設對臺交流新平臺。
理念:堅持三大規劃原則
根據任務書,該園將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原則,運用生態學原理,因地制宜,保護與利用現有的場地特征。堅持區域協同,空間一體原則,充分考慮植物園建設與周邊自然風景、個人景區的聯系。此外,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體現低碳經濟,建設節約型園林。游客服務中心、溫室、科研、科普建筑計劃使用節能技術,最大程度選用低碳、環保無污染及可循環使用的材料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
【園區設置】
五大功能:植物專類園是核心刺桐園茶園名列其中
根據任務書要求,園區設計要突出景觀效果、呈現人文價值、彰顯教育科研、融入旅游休閑和發揮市民參與五大功能。植物專類園是整個植物園規劃設計的核心,包括閩臺植物園、南洋植物園、大花喬木園、竹類園、刺桐園、巖生植物園、果木園、農耕園、茶園、引種馴化區,以及其他專類園。
旅游景觀:日最高游客量2萬人次擬建設生態停車場
整個植物園將按照國家景區4A或5A的標準進行配置旅游景觀及服務系統。該園擬按日最高游客量2萬人次,瞬時游人量為1.2萬人次,日平均為2千人次,進行平面及空間布局,建設生態停車場。
考慮園容維護車輛、游覽車輛和消防車輛的使用,處理好車輛與行人的關系。道路總長度、路幅寬度按照游客量、功能分區等因素合理規劃。
科研工作:百畝科研試驗區科普功能相當突出
據悉,科研試驗區規劃面積約100畝,分期建設,將布置在相對僻靜的地方,與主園區之間設置安全通道連為一體。
科普工作是植物園的一項重要功能。將制定科普與旅游規劃,包括科普解說系統和游客服務系統,通過現代的科普設施和科普手段,結合旅游設施及旅游活動項目的規劃,盡可能吸引廣大市民和游客的參與,擴大植物園的影響力。
|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