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陵水黎族自治縣召開了“綠化寶島”大行動工程建設通道,村莊綠化現場會。記者從現場會上獲悉,為響應省里號召,做好“綠化寶島”,提高生態環境建設,陵水黎族自治縣在此項工作中摸索出了可借鑒的好模式--“BT模式”,在該模式下,掀起了一股村民種植管護熱的高潮。
據了解,所謂的“BT模式”就是指,政府統一整出路旁土地后再種上果樹,再按就近原則將收益權分給周邊村民。這類似工程建設上的BT模式。(BT是英文Build建設和Transfer移交縮寫形式,意即“建設———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資金來進行基礎非經營性設施建設項目的一種融資模式)
在陵水縣光坡鎮大補山村,村民黎先生正在忙活。他熟練地先將一根竹子劈成8根竹板,再按順序插在一株菠蘿蜜苗的周邊,然后用幾根長竹皮綁定,幾分鐘后1個結實又美觀的圓籬笆就做成了。他笑著說:“政府這次發的都是菠蘿蜜良種,3年就能結果,五六年就能長成,比我自己以前種的好多了。”
陵水縣光坡鎮委書記王聰告訴記者,光坡鎮的貢武村和大補山村,兩村共有728戶3070人,兩村農戶在房前屋后及村莊周圍均已種植檳榔,椰子,芒果和荔枝等各類經濟樹種,年人均收入約6800元。
整個光坡鎮共種植菠蘿蜜苗12000株,其中5公里的村道兩側種植2500株,其他均種在房前屋后。項目實施見效后,不僅加快建設了環境優美,村容整潔的新農村,又給當地農民增加了收入。
“以后我們的鄉村行道樹就不愁沒人管了。”本號鎮鎮委書記王祺霖高興地說道。以前種樹,政府包干了一切活,要將道路兩旁的地整出來,要種樹、澆水、施肥和管護。由于是村道、鄉道,路邊土地屬個人,整地困難,又沒有專門管護道班,人手不足,村民也冷漠以對。
自從該模式出來后,鎮政府組織整地,種植樹苗后交給村民自己管理,自己收益。村民無償得到政府已種下的花梨,沉香等價值高的苗木,喜出望外,愛護管理熱情高漲。
目前,本號鎮各村道兩旁,屋前房后共種植菠蘿蜜苗14000株,花梨48000株,沉香10000株。村民們分別采取形式多樣的方法進行維護管理。有的用竹子和鐵絲做成籬笆,將樹苗一株株圍起來,有的將其直接圍成綠化帶,為防止家畜吃,以及被盜等情況發生。
在現場會上,陵水黎族自治縣縣委書記王雄做出重要指示,要求陵水全縣各鄉鎮,要為民增收辦實事,全力推廣“BT模式”,每個鄉鎮每個月抓一個村,在今年12月底之前,要全面做完全縣鄉村道路的綠化工作。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