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三面環(huán)山、西鄰平原的丘陵山村。進(jìn)村的柏油路,兩旁大樹伸展出大片樹枝,一下子讓人感到?jīng)鲆怅囮嚒W詵|向西的一條小道,種滿了銀杏樹;而拐過一個彎,由南往北走的那條小道,兩旁滿是香樟樹;再轉(zhuǎn)過一條道,又是梧桐樹……樹的后面,是一幢幢兩三層的小樓,屋前屋后,栽滿了各種果樹——桃樹、杏樹、石榴樹、無花果樹、枇杷樹……屋后,便是一座座鋪滿綠色的小山。
村名因村邊的善卷洞而生,善卷洞則因虞舜時的賢達(dá)之人善卷得名。這個與法國里昂洞、比利時漢人洞并稱為世界三大奇洞的石灰?guī)r溶洞,位于江蘇宜興城西南約25公里的善卷鎮(zhèn)螺巖山上。傳說舜要將天下禪讓給賢達(dá)的善卷,善卷辭帝不受,隱避此洞。此洞因而得名。
全洞由上中下后四洞組成,洞洞奇異而相通。洞中氣溫常年保持在23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這讓在高溫中“炙烤”的記者感到絲絲涼意,愜意無比。
除了善卷洞,善卷村最為人熟知的,還屬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據(jù)傳說,在晉代,這個村子出了一位才貌雙全的奇女子叫祝英臺,與梁山伯共同演繹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在善卷村邊走一遭,處處能感受到梁祝故事中的情節(jié)。善卷洞后洞邊上,有一個古亭,上有一石碑,唐代宰相李賓在此題寫“碧鮮庵”三個大字,這個碧鮮庵,便是當(dāng)年祝英臺讀書之處。如今,人已化飛蝶,只留亭碑闕。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二十八,當(dāng)?shù)嘏e辦“觀蝶節(jié)”,在善卷洞上空放飛數(shù)萬只蝴蝶,這些蝴蝶以黑黃色為主,成雙成對的,當(dāng)?shù)厝税押诘J(rèn)作“梁山伯”,黃蝶喚作“祝英臺”。
到了善卷村,你不可不去后山的國山碑看看。相傳,公元276年8月,宜興發(fā)生了一次地震。地震使善卷洞的水洞開裂了30多米,也使石灰?guī)r的龍背山裂開了口子,從地底噴出巖漿,冷卻后,形成高3米、圍5米多的花崗巖石。吳國皇帝孫皓以為是祥瑞之兆,派人前來封禪,并改離墨山為國山,刻封禪國山碑。此碑是江蘇現(xiàn)存最古老的封禪碑之一。碑圓鼓形,高2.34米,圍寬3.3米。上刻碑文,觀者要從東面讀起,再轉(zhuǎn)向北、西、南各面。其內(nèi)容為立碑起緣、瑞應(yīng)祥兆、歌功頌德,碑文書法亦具有重要價值。
一百多年前,此處為逃荒之地,各地逃荒者到此安頓,開墾田地。新中國成立后,全村統(tǒng)計人口時發(fā)現(xiàn),小小的村子里居然有56個姓氏。上世紀(jì)80年代,善卷村提出村前建工業(yè)園,村中建家園,村后建果園,全村建成大公園的規(guī)劃。如今,這個村已是個春天鳥語花香、夏天綠樹成蔭、秋天瓜果滿園、冬天松竹蒼翠的生態(tài)家園。
村里到底種了多少植物?記者好奇地問村黨總支書記李為清,這個問題把他給難住了。“具體沒統(tǒng)計過,應(yīng)該不下200種,不過我們測算過綠化率,超過70%,善卷村就是個植物園!”他給記者報著一些植物的名:瓜子黃楊、灑金東瀛珊瑚、雞爪槭以及桃、李、枇杷、桂花、海桐……真可謂是四時見綠色,處處聞花香。
|
最新評論: |
中國風(fēng)景園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